大力提倡“尊德重教”
宋 圭 武
是“尊师重教”,还是“尊德重教”?其实,更应提倡的,是“尊德重教”,而非“尊师重教”。
人与人之间,本质都是平等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不能以职业分工为理由,要特别突出尊重某一类职业的人,而是不同职业之间,都应互相平等尊重。掏大粪的,要尊重当老师的;当老师的,也要尊重掏大粪的。当群众的,要尊重领导;当领导的,也要尊重群众。当演员的,要尊重观众;当观众的,也要尊重演员。对于老师和非老师而言,一方面,非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也要尊重非教育工作者。
对老师而言,人们尊重的,更应是老师的道德水平,而非知识水平。因为若老师没道德,叫人如何去尊重?如小学校长带天真女学生去开房,对这样连畜生都不如的老师叫学生和社会如何尊重?
任何现象,背后总有一种利益博弈的需要。从老师角度看,老师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宣扬尊师的重要性,所以,提倡尊师,其实也有一种老师对自身利益群体维护的一种倾向。当然,一般而言,作为一个老师,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也无可厚非,但老师,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尊重老师。
社会有尊德,社会才会有真正的尊师,提倡尊德要比提倡尊师更重要。尊德,就是要尊重有道德之人,或对做了有道德之事的人,社会要更多表示尊重。尊德,会让更多的人有道德,会激发产生更多有道德之事,这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但在现实中,一些人更多尊重的不是道德,而是权力和利益。一些人尊师,其实更多是为了自我利益的需要,当老师有用时,比如孩子在上学,就尊重,而一旦孩子不上学或不用老师时,就尊不尊重无所谓,甚至还有欺负报复老师的。这种现象本质是缺德,是自私。所以,社会尊德,才可能会有真正的尊师;社会不尊德,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师,尊师或者就是形式上的,或者甚至连形式也没有。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知识,更需要道德,但道德正成为稀缺品,这更彰显尊德之重要性。尊德,会让社会更加有道德;重教,会让社会更加有知识。有道德,社会就有秩序;有知识,社会就有动力。为此,建议国家大力提倡“尊德重教”。
如何让社会尊德?需要建设阳光制度;需要建设阳光领导。建设阳光制度,就是要建设更为公平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劳动报酬分配制度要更为公平合理,这是产生人与人之间互相平等尊重的制度基础。建设阳光领导,就是要更加注重选拨有道德的人当领导,这也是让社会尊德的关键举措。(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
邮编:73007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