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兵法之我见


  说起兵法,人们往往会想到血与火的战争。自然,兵法是在战争实践中产生、并为战争服务的。但是,兵法决不仅仅是战略战术和诡诈之道;兵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且是百科知识的结晶,问世之后,其价值很快就大大超越了它所赖以产生的军事领域。

  从研究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兵法确实具有百科全书的价值。有资料表明,古今中外研究《孙子兵法》的文献多达2000.余种,儿乎涉及到各个领域诸多学科,如军事、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地理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等。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兵法热还在升温,他们相继借鉴兵法、特别是借集中国古典兵法进行企业经营。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必须熟背《孙子兵法》。日本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也纷纷著书立说,如《兵法经营要点》、《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企业作业——吴子兵法》等。日本一教授说,松下电器公司能成为世界大企业,借鉴的就是诸葛亮兵法。人们对于兵法之所以能“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就在于它本身具有多重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所以,无论治学还是立业,读一点兵法,都是大有益处的,特别是军人,更应多读一点,读得好一点。

  有人说,古今中外的兵法汗牛充栋,不知从哪里读起?兵法的确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研读兵法切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也不能贪多求全、浮光掠影,不妨选择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国经典兵法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将苑》、《诸葛亮兵法》、《练兵实记》、《戚继光兵法》等潜心研读,同时选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军事著作,读一点当代军事系统论、军事运筹学、军事信息论、军事控制论等基础理论。现代中外名将的军事名著,将帅传记以及军事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应该有选择地读一读。

  没有战争生活体验能否读好兵法呢?当然能。荀子没有带过兵,却有《议兵》之作。还有不少兵法也是文人、隐士写成的,如《权书》的作者、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一个文学家。《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在吴王拜他为将之前写成的;孙膑也是先师从鬼谷子学成兵法后才出山;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韬略盖世。毛泽东早在长沙求学时也读过魏源的《孙子集注序》,并有珍贵的读书笔记存留至今。事实说明,没有亲历战争的人也是可以读好兵法的。况且,如前所言,兵法决不仅仅是战法,军旅日常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有兵法的用武之地。所以,只要用心,深钻细研,一定会有所收获。

  需要指出的是,读好兵法还必须和修身立德结合起来。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是怕乱了德性。德性不正,是学不好、用不好兵法的。但话说回来,兵法中确有许多教人高尚的道理,古人所强调的“武德”,就蕴含在兵法之中。所以,要学好用好兵法,还必须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陶冶德性三者的结合上下功夫,向着德、识、才、学、真、善、美同步提升的理想境界努力。(原文创作于2001-08-08,首发价值中国,原题为《
读一点兵法》,再发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