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市场拓展。而另一方面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落后,发展迟缓,能否凭借自身的实力,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突破,将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最早提出战略性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他将战略产业视同为主导产业,并将其设置在主导产业部门;国内芮明杰和赵春明将产业划分为战略性产业和一般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重要意义:
1 这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2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3 这是民营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文件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小型民 营企业的发展,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添加新动力。因此,视野咨询认为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依靠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 的相关问题和风险,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2 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快速的适应能力,充分展现了较强的综合实 力和发展潜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应紧抓技术创新这一重要因素,充分发挥自身实力和特色,及时把握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围 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产品,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联动发展。
3 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下,高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宽广,也势必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并为其提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 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能有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整体快速发展。据调查,国家新认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 技术、生物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关联系数和带动系数都大于1,如此强大的带动能力,企业无论处于产业链的哪一个阶段都会收到不错的效益。
4 重点领域发展迅速。2010年,国务院选择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和发展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应紧紧围绕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发展时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着技术的较大程度发展,这一系列产业技术的发 展,必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劣势
1 发展观念滞后。目前,我国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继续遵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循规蹈矩地发展,并害怕创新投入带来的巨大风险,造成了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 仍维持较低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急于求成,从产业链低端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获取国家优惠政策,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发展思维,使 其发展存在较多的局限性。这些滞后的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2 管理机制不灵。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再加之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完善,使得目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很难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导致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及时正确地应对市场变化,阻碍了创新能 力的全面发挥,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全面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 自身条件不足。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内部条件。这些不具备的内部条件,将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转型,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