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影响


 

 
  没有放开自由竞争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如同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一样,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最终的结果会南辕北辙,呵呵,也许政策制定者的目的就是声东击西呢,下面具体分析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分析:之前的利率管制下,中小银行对大型银行的优势就在于定价灵活,通过制定差别利率的产品绕开政策监管,维护优质客户。如今,在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预期下,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未来银行间对央企、国企、外企等优质客户的竞争将极为惨烈,大银行将凭借规模的优势在价格战中与中小银行贴身肉搏,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会迅速的败下阵来。银行的发展将呈现出两级分化,强者愈强,弱者只能在劣质客户的高风险红海中苦苦挣扎,一部分中小银行将业务季度萎缩,破产,被兼并收购。高层考虑的也许是集中金融资源,掌握金融风险,在即将发生的经济大变革中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分析:哥在不同的商业银行干了五年资产业务,票据主要是承兑汇票是大头,票据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解决企业资金支付困难,促进贸易发展。发展到现在,票据已经成为了一种融资渠道,虚假贸易背景的票据大行其道,商业银行为了获取存款和利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次高层放开贴现和再贴现的利率管制做的非常好,这一招其实是上一招的辅助,因为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票据这块业务非常不规范,风险极大,还不容易把控。规模大,资金管理能力强,风险控制好,信誉度高的大型银行将在票据领域进一步蚕食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票据利率放开,风险加大,没有了政策保姆的照顾,中小银行如何进行资金管理。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大部分农信社软硬件包括资金管理水平、风险控制、人才制度、网点规模、营销手段、产品设计在同类金融机构中都有很大的劣势(一小部分改制的、上市的发达地区的农商行除外),在竞争中呢往往处于下风,农信社一般也只是为了三农服务,最多就是延伸到乡镇企业。高层单纯的对农信社贷款利率不设上限,而没有辅助一些特殊政策:比如面对农业的贷款利率优惠等等。追求高收益的农信社必将提高贷款利率,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毕竟农信社还是服务三农的主要力量。同时,利率的上调就意味着风险的上调,农信社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来迎接突然到来的贷款利率市场化,打个问号,毕竟农信社是为中国穷苦的农民服务的,一定要保障好农民兄弟的资金安全。
  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分析:对于这一条,我不知道该说是画蛇添足呢,还是画龙点睛。其实,现在的市场状况下,对房地产无论是开发贷还是住房贷款都是偏紧的,就算没有这一条,我相信也不会有银行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之前不是还有银行取消住房贷折扣嘛。但高层还是加上了这一条,为什么?这次只是放开贷款利率,没有存款利率什么事儿,多少得给普通百姓的甜头尝尝吧,高层通过这次利率调整进一步展现调控房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