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工业经济调整的任务,要求在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相应的进行改革。当时,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的调整为改革创造了客观的条件,从1961年至1966年,对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新的改革的尝试。

  1961年至1966年,配合经济调整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纠正“大跃进”时期改革的偏差,加强国民经济管理,上收大型企业,加强物资集中统一管理,调低地方、企业留成比例,发展集体经济,恢复个体经济,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等;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逐步扩大地方管理权限,试办托拉斯,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加强经济监督,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这些探索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

  第一,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为了解决我国工业体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传统偏重于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的做法,196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决定试办托拉斯。全国性的有9个,地区性的有3个。

  这些托拉斯性质的公司,都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的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他们具体管理公司的生产、基建等各项事宜。托拉斯的组成,是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实行工业改组。由于是采用经济的手段来管理工业,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适当的扩大企业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在国民经济调整后期,随着整个工业生产、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96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中央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权继续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适当的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地方管理工业的权限。

  在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方面:(一)把技术组织措施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劳动安全保华措施费中的一部分划给企业,由企业自己掌握使用。这三项费用和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可以合并使用。(二)企业进行小型技术措施需要的费用,在完成国家财政任务、成本计划和不要求国家增拨材料的条件下,每项措施的费用可以摊入成本。(三)除了主要生产设备的购置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外,企业购置辅助性生产工具和其他低值易耗品,每种的购置费可以摊入生产成本,超过规定数额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四)企业修建生产上灵性、小型、简易的建筑物,在不影响完成当年企业成本和财务计划的前提下,并且建筑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的,所需费用可以摊入成本。(五)将企业的大修基金和中、小修费用合并为一个科目,称修理费。这项费用,企业可以临时用作流动资金参加周转,可以用于结合大修工程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但不能移作他用。(六)取消企业从超过国家计划收入中提取奖金的办法,提高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提取奖金的比例。

  在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方面:(一)1964年9月,中央把19个非工业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划交地方安排,国家每年切出一块归地方统筹安排。(二)1964年和1965年两年,每年留给地方安排的投资占财政预算内投资的20%以上。(三)在计划管理方面,规定国家在拟定计划控制数字时,给地方留有一定的机动,由地方提出安排意见,经过逐级平衡,再纳入国家计划;超计划生产的产品,各大区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一部分,用以解决本地区的问题。(四)适当的扩大地方机构的财力,提高大区和省、市的预备费的比例。扩大地方和一些部门调剂物资的权限。另外,国家计委管理的工业产品80%以上都下放给了地方。

  第三,改革企业管理体制。1961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70条》)。为了配合条例的贯彻执行,中央进行了几项大的整顿。1962年初开始进行全国企业清产核资;1962年至1964年开始扭亏为盈、清理拖欠活动,使企业建立并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全部技术经济活动协调的有秩序地进行。1965年底,中央为了贯彻“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发布了《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几项规定(草案)》,提出将一部分权力划分给企业,由企业自己支配和掌握。

  对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也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企业建立以厂长为核心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建立生产、技术、财务等各项责任制,强调企业的经济发展。规定职工的工资、奖励制度和生活福利应坚决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而且还提出要简化企业机构,减少层次。

  第四,加强财政、银行监督和检查。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管理。1962年3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1962年4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

  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新的尝试的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集中与分权的关系来看,处理得比较恰当;从生产与流通方面来看,既加强了计划控制,又搞活了流通,较好的发挥了市场调节的辅助活动;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也是比较好的。总之,调整时期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从而在宏观搞好,在微观搞好,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革,虽然全力仍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但是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是具有远见和胆略的,为后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