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房6800万套”,是不负责任的炒作


 “空置房6800万套”,是不负责任的炒作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第一财经日报》发文称:“我国城镇商品住房和商业写字楼总供给量逐渐趋于饱和,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严重供给过剩。有机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空置住房达到6800万套,总面积近60亿平方米。据不完全估计,我国城镇商品住房存量已经超过240亿平方米。”

鈥溈罩梅6800万套鈥潱遣桓涸鹑蔚某醋初看《专家称我国空置房6800万套房价将回落难崩盘》这个标题,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3年前撰写的《空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是用屁股算出来的》一文。

2010年7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因炒作而出名、房地产知名“看空派”、缺少最基本经济学常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一篇题为《住房高空置率惊人》的文章,该文开首即写道: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调查显示,中国660多个城市现有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6540万套,足够2亿人居住。而这仅是房地产开发商已经交易了的居民持有的住房数据。如果加上房地产商已经盖好没有交易出去的住房,当前国内住房的空置率之高更是惊人。

和易宪容当初的理解一样,向松祚的“6800万套空置房”也是既包括个人已买走但长期无人居住的存量房,又包括开发商盖好了没有卖出去的新建商品住房。但我要问大家一个简单问题就是,在房租已相当昂贵的今天,如果您有两、三套住房,会放着租金不要,情愿将住房放在哪里长期闲置吗?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60亿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依据全国2007年至2009年三年累计销售商品住宅19亿平方米计算,60亿平方米就约合9年的销售量。而中国自1998年实行“房改”,至2010年才12个年头。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商几乎每年生产市场需求约两倍的商品住房,而房价却依然持续上涨,这符合逻辑吗?如果果真如此,那中央就不可能以商品住房“供不应求”为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出台“限购”政策,而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出台鼓励购房政策,消化“供过于求”的商品住宅市场,想买房的人买到了房子,实现了“住房梦”;开发商卖掉了手中积存的房子,靠一边数钱去了;银行成功收回了贷款,化解了金融风险;政府得到了大量的税收,又可以为低收入家庭盖更多的保障房。如此“多赢”举措,傻子都能想到,难道精英密集的中央政府会想不到?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向松祚认为虽然有6800万套空置房,但房地产市场仍然不会崩盘。我不知道他这又是依据什么理论得出的结论?如果空置房相当于市场9年的供应量,那这个市场一定是买了房租不出去;盖了房卖不出去;买了地不敢盖房子;政府储备土地卖不出去,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崩盘。可近几年租金上涨幅度是相当的大,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及新建住宅面积也是持续高速增长,土地拍卖价格不断创新高,这些都无情地驳斥了这一毫无常识的观点。

实际上,有关“6540万套空置房”一说,国家电网在三年前已经发表过声明,称从来没有发表过相关的数据;而“6800万套空置房”一说,则只是“有机构”统计出来的数据,而这个“有机构”究竟是哪个机构,估计向松祚是说不出来的。换句话说,“6800万套空置房”一说,只是向松祚凭借自己印象中的“6540万套空置房”一说,并考虑到时间的推移而臆想出来的数字。如果说得难听一点,那就是按照“七条底线”来判断,这个数字无疑就属于“网络谣言”了。

我不知道这些名头很响的所谓专家、经济学家写文章的时候用的是否是脑子,抑或他们的知识结构原本就极其简单。在“6540万套空置房”一说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撰稿人都不敢回应发生三年之后,向松祚又“无厘头”地抛出“空置房6800万套”说,就不仅仅是“炒冷饭”了,而明显是不负责任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