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本身便是一个“必须以产品和服务输出为终结”的复合生态,“人文科学度”的建设并不足以代表经济运行的全部。因此,即便我们的社会人文真拥有了相当可观之“公心”与“理性”度,我们依然也只能说是“国民经济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提”,本着尊重其本质和其所蕴涵的某些内在规律的原则,我们还是应该务实地展开一些关乎其运行过程的探讨 ——否则,我们所谈的一切,也只可能因“无以立足”而沦为空谈。
从“必然受限于时代”的经济学观点出发,再结合“产品与服务形成过程”这一经济活动本质,我们不能不承认:经济的运行必然受限于观念正确、资源确保、方法正确、工具先进和环境鼓励等因素。因此,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路,我们还是要逐一探索出上述要素的优化方略。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目前又适逢集天时、地利与人和于一身的发展良机,且有着互联网与众多国际级技术人才支持,如能培育起理性与公心至上的主流人文,资源确保、工具先进和环境鼓励等经济要素自是迎刃而解了——所以,落实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发展的务实方略,我们还是应该从如何确保“观念正确”和“方法正确”两个因素来着重考虑。
从经济角度谈“观念正确”和“方法正确”,实际上也就是确立并落实好“哪些该为”“该何时进入”“该如何为之”“该开发和取舍哪些手段和方法”等事项,简而言之就是科学精确的“信息导向”和“专业指导”。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式来看,这两方面可以说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利器,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弱项——生动一点地将两者对比起来描绘: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直在各领域长驱直入,而我们却在各顾各地在“不断重复投入”的发展过程中迂回而行......
当然,谈到这一点,也许有人会说:欧美等发达国家信息、情报和咨询事务水平本来就高过我们很多,他们在这方面的专才远非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中国可比。但事实上,只要我们没事时想想华人精英为什么能别国信息领域一再演绎出经典,计算一下目前有多少专家、学者、教授在倾述“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有多少专家、学者、教授及有为人士成了各领域的摆设,我们就不会这么想了......
显而易见,当前中国经济之所以缺乏“精确信息导向”和“专业指导”优势,不是因为中国缺信息组织、分析及管理人才,更不是缺有效智识、经济手段和方法——而是上到政府,下至商人,对“精确信息导向”和“专业指导”等经济功能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以致对人才、信息、知识、经验等决定性经济要素,始终无法给出一个堪称正确的态度!
也正因此,在此国情及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下,笔者个人觉得:及时地大力建设以“精确信息导向”为核心功能的专业经济管理组织,并在尊重市场规则及国情实际地有效促成其良性运行,是中国经济迈向新里程的必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