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在城镇化进程中贡献金融业正能量


  在天津津南区的小城镇社区里,我们采访的刘大爷吹的小曲韵味十足,他介绍,这曲名叫“倒提金灯”,是一种佛乐。有在场的记者感慨,小曲悠扬,自娱自乐,真是一幅和谐图景,估计算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刘大爷说,我们就图一乐,顺便挣点小钱,谁家要办事了,就把我们老哥几个请去……

  吹这曲子还能赚钱?刘大爷没细说,但记者听明白了。在天津一些地方特别是郊区县,有这样的风俗,家里老人过世,操办时要讲场面,请一些僧人来念经送路。而从事这行真正的僧人很少,大多是找一些会吹佛乐的“群众演员”,这样的情况,以往媒体常有报道,并将其批评为“陋习”。

  有人觉得是“非遗”,有人觉得是“陋习”,看来,同样一个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有不同的感受。眼下,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城镇化建设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人认为城镇化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迎来全新机遇,有人则担心城镇化会带来圈地、空城、赶农民上楼等问题。抛开其中的偏激因素,应该说,一些担忧也有着现实针对性,确实值得注意。这提示我们,金融机构在支持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好队”,要考虑“支持城镇化到底是支持谁”这一问题,把资金投向对的地方,真正在城镇化进程中贡献出金融业的正能量。

  金融支持城镇化,就要对地方政府给予支持。比如记者此次采访的天津津南区双桥河示范镇,一期总投资44亿多,辛庄示范镇一期项目总投资60.6亿元,辛庄示范镇二期总投资69.9亿元。如此之大的建设资金,仅依赖地方财政投资是无法满足的。正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才使得项目得以启动和运转。各地方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因此,金融支持城镇化,必然要对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这一点完全正当。但需要强调的是,金融机构的支持应当有所选择,而不是盲目的支持,要选择那些确有发展基础和前景的项目,不能支持地方政府不顾现实条件的盲目扩张造城。

  金融支持城镇化,就要对新型农民给予支持。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人。天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三改一化”的经验——原先的集体经济改为股份合作经济,股权量化至每位农民,农民可以拿到股份证书,按照股份的多少参与分配;农民身份改为居民身份;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一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通过“三改一化”,许多农民可以拿到“四金”,即股金、保障金、租金、薪金,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让新型农民生活得更好,这也是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着力点。我们听到过这样的事情,有的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得到大笔补偿金,却没有新的寄托,去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甚至沾染上赌博乃至吸毒恶习,重新返贫。如何引导新型农民做好理财规划,也是金融支持城镇化大有可为的空间。

  金融支持城镇化,归根到底是要支持发展和进步,这是“人的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是帮助盖了楼就算支持了城镇化,不是给了钱就是支持了城镇化,关键是要通过金融力量的介入,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在天津,包括记者采访的津南区八里台等小城镇的建设,始终坚持“三区”联动,统筹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让农民住进楼房,蔬菜种进大棚,工厂入驻工业园,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实力。不论是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还是农村居住社区建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支持这些体现发展进步的城镇化创新探索,也是金融业的责任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