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的便宜不好拣


  上周有几位国内的产业投资人士来美考察咨询投资底特律的事宜,其中有两位受知名车企委托,欲部分收购底特律汽车厂家的商洽人士。席间,我问他们:投资底特律的动机和预期收益的可靠性有多大。来自上海和浙江的两位朋友说了五个原因:一是虽然底特律市已经陷入破产,但是这个城市汽车产业的基础还是良好的,从汽车文化、生产场地、基础设备及技术工艺、产业工人等方面,都具备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二是底特律的房屋资产价格处于历史最低点,价格甚至已经低到“黄金当做废铁卖”的价格;三是美国制造业正处于恢复期,而且奥巴马政府对发展制造业是大力支持的;四是密歇根州及底特律地方当局,对于重振底特律的产业经济,将会出台诸多推动举措,目前已经在改善公共政策、税收政策方面有所作为;五是美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中低档家庭用车,主要被日本车企把持,而随着中国汽车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与日本相比,价格优势会更加明显,这样有利于拓展北美市场。正如一些中国的“业内专家”所言:中国人最终会像目前已控制40%美国车市的韩日车商那样,在当地生产并销售给美国客户。

  听了以上阐述,我觉得中国产业界人士的眼界和思维,的确今非昔比,特别是民间私人资本家国际化的投资策略和构想,已经开始“登高望远”。但是,在投资底特律这件事情上,我为他们泼了一盆冷水。我不是说现在投资底特律会有多大的风险,但是一旦投入进去,投资者就会陷入难以自拔而又无利可图的“长久的痛苦”之中。这是因为:

  第一、目前各种现象表明,底特律的产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循环,已经呈现出破败景象.这样的城市之产业基础、经济循环、人气、劳动力水准等要素,几乎处于一种“风化”状态,即便是整个城市发展“触底回升”,那么在现行环境及资源要素条件下,没有十几年的光景,很难见效。这就好比在股指快速下滑后期去抄底一样令人觉得“自作聪明”是多么的滑稽。事实上,今日的底特律已经“悲惨”到“有气无力”的程度:近十年来财政赤字极其沉重,面临现金短缺和公共福利带来的巨大债务压力,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缺口,有高达140亿美元的长期负债。当地失业率达18.2%,远高于全国的7.7%,超过三分之一居民生活在美国“贫困线”以下。且不说盘活、即便是“暖热”这个城市,该需要多大的能量?

  第二、若不真正了解底特律衰败的真实原因,就不要盲目博弈。底特律汽车产业的衰败和城市破产,既是全球化规律的必然,也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更是美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分工中角色的蝉变。尽管从十八世纪开始,底特律就是美国的工业重镇,随后汽车工业迅速兴起,三大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齐聚于此,底特律成为著名的“汽车城”;但是,当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随着一个国家或区域市场内技术革命的不断升级、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及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传统的产业也必然发生与其经济环境相适应深刻变化。因此,整个美国汽车业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化竞技场上,美国中高档汽车制造业败给了德国,中低端汽车制造业败给了日本。换个角度来审视,底特律的衰败及其汽车产业的衰落也是美国产业升级及结构优化的必然,是整个美国经济发展进步的一个局部阴影。这个阴影中,汽车产业已经断链、劳动力价格已经远高于中国且已经技术老化、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及本地高素质劳动力已经大幅流失,底特律曾经是美国的第5大城市,城市因车而兴,人口高达180万,但如今的底特律人口仅剩70万人,而且大都是综合素质低端的黑人劳动力。综合来看,底特律的衰败就是美国汽车制造业衰落的写照,是美国产业结构深层调整的必然,也就是说:这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若此刻投资底特律的汽车产业,无异于逆历史规律、逆市场规律而动。

  第三、往日风采及今日的表象利好政策,不构成产业投资的机遇。美国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是一位作风干练、精力充沛、极具责任心的洲际首脑,其一系列拯救底特律的思维和举措令人佩服。早在底特律陷入破产困境之前,他已经深深感受到未来危机的阴影。因此,他为了底特律的发展转型而在全球东奔西跑,且有极大的收获,而他锁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中国,过去3年,他先后3次造访中国,极力推销他的洲和他的城市。在他的这场拯救底特律的征战中,中国投资者做出的贡献最大。正如几个月前他的第三次中国之旅所言:“我们已经吸引了来自上汽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安、吉利的投资,我们也非常期待更多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来密歇根州投资发展。在密歇根州,我们很高兴能与许多贵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合作,如中航工业的耐世特、延锋伟世通、敏实集团、福耀汽车玻璃、万向、宁波华翔、安徽中兴汽车、北京京西重工与中原内配。”但是,我要说的是,对于中国诸多投资底特律的车企而言,这将是一个面临巨大风险的博弈:如果中国的诸多车企能够集约超大规模的资本并对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气候,那么就有胜算的把握;否则,无异于与历史潮流和市场规律做对,即便是再坚硬的泥巴,扔到水池里也会被消解。

  尽管里克·斯奈德慷慨激昂地对中国投资者介绍说:“密歇根州作为全球汽车研发中心拥有了超过375家汽车研发中心的工厂,其中有120家是外资。密歇根州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方面处于全美第一,州内拥有12个组装厂,生产并组装超过全国20%的汽车和轻型卡车。州内拥有1526个工具、模具机构,这个数量也在全美居首位。”但这不过是往日风采、往日黄花,在我眼里这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对未来的城市转型而言,这或许是一种负担。

  尽管美国密歇根州已经出台了诸多吸引外来投资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投资底特律可以享受当地的税收抵免政策,但这只是一个浮萍政策,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力。

  尽管底特律的实务资产已经低廉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一双耐克鞋几乎可以换得一栋公寓,但这恰好说明其商业价值已经是负值,投资越多,管理及运营成本越大,而受益却微乎其微。若期待资产升值,需要付出的综合代价将令人吃惊。

  综上所述,笔者要告诫所有欲投资底特律汽车产业的中国投资者一句话:底特律的便宜不好拣,除非你能组织到上千亿美元和数千名优秀劳动力,对底特律城市的某个区域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并且具有德日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是不是底特律就没有投资发展机遇了?

  当然有!但汽车产业必将从这个城市逐渐蒸发。未来的投资机遇将取决于底特律未来城市转型的定位及发展策略,取决于底特律现有数十万人口结构的优化,取决于市场规律对底特律的摔打、锤炼及重置。这是另一个主题,笔者暂不展开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