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从调研中切实感受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3年12月10日,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白永秀教授应礼泉县委县政府之邀对该县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讲座。上午,白院长参观了城乡发展规划馆.烟霞镇袁家村和食品工业园。可以说,城乡发展规划馆设计合理,内涵丰富;烟霞镇袁家村布局紧凑,风情万种;食品工业园初具规模,大有可为。下午,白院长在礼泉大讲堂上为县乡主要领导讲解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第二个方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第三个方面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的12个结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院长两个半小时的讲解富有激情,座下的各位领导同志听得很专注。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礼泉县委主要领导为我们介绍当地城乡发展一体化进展时指出,应该先有产业发展,再有人口聚集,然后自然形成新型村镇。这样一来,农民在解决就业的前提下,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人口聚集,建立或完善新型村镇。这也就是白永秀教授经常强调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不能忽视产业支撑,拔苗助长。或者,就像华人经济学家文贯中所分析的,在现行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下,城市化必定是外生型,这种城市化虽然带来了GDP的增长,却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政府主导的这种城市化,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如果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在这些空间上是出于逐利的动机,即都是为了分享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效率、就业、便利,以及更好的公共服务,那么这种城市化就是内生型的。更进一步说,收敛城乡收入差距要靠内生型城市化。

    大家都知道,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充分认识到城镇化是推进现代化的最重要抓手。而且,只有把城镇化的各方面工作做扎实了,人民群众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幸福感增加了,从而为自己拥有的主人翁地位而自豪。特别是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给出了精神指引,具体内容如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总之,我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有三点至关重要:其一,要夯实产业基础,特别是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其二,人的城镇化是关键,不能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不能只占用农民土地而把农民拒之于城镇化之外;其三,农民是被服务主体,政府自始至终要维护农民利益至少不受损。或者,就像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讲的: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苗实(原名张春田,字苗实,号道邻),独立经济学家,现任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热点时评栏目主笔。著有《中国经济如是说》和《人生经济沉思录》,均可在苗实新浪博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