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母八十三


 

 家有老母八十三

张会鉴 

    年过花甲仍有妈可叫真是人生最大幸事,本人就是这样的有福之人。
    母亲今年八十三岁,一生含辛茹苦受尽煎熬养育了三儿四女,现都己各自成家。2004年父亲因脑溢血去世以后,母亲要求独自住在乡下老家,我们弟兄三人都在城里工作,费了很大的神,动员了全部亲友的力量,也未能将母亲接进城同我们一起住。
   她的理由是我们都住在6楼,上下不方便,又是单元房,左邻右舍互不来往,一年四季说不上三句话。住老家随便自由安逸,平日有几十年的老姐妹说东道西,一村人家地连畔房连房,走东家串西家,天天有高兴的话题和快乐的事。母亲待人忠厚,和蔼可亲又乐于助人,在村中很有人缘,谁家有事都愿请她帮忙出主意,她觉得不失落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加之房前有两分菜地也难以割舍。一辈子辛劳积习难改,一天不动动筋骨比生病还难受,这些理由言之振振,条条成立,我们兄妹实在无法回驳,只好同意。但需请褓姆照顾又遭她强烈反对,理由是没必要,自己能做吃做喝铺床迭被,有个人还绊手绊脚。我们只好请家门中的五娘晚上来家与她同住做伴,才免强放心。
    村里人都很敬重母亲,说她福大,已有4个孙子,8个外孙,3个曾孙,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只有我们做儿女的知道,母亲享受最多的不是天伦之乐而是孤独。她最盼望的是过年过节,是星期天,儿孙们都回来了,老屋里便有了一天的笑声,母亲笑呵呵地端出各色好吃的东西,不停地招呼大家吃这个吃那个,星期天早上才6点多钟,便给在城里工作的几个儿子挨个儿打电话,问今天能回来吗?若是回,又叮咛回家吃饭,我们刚进门,热腾腾的饭菜就上桌了,冬天里母亲起得早,我们脚进门,一盒木炭火已烧得红彤彤,满屋子暖融融的。母亲听我们聊天,脸上漾溢着灿烂的笑,醉酒似的。
平时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便莳弄园子或做些针线活,小院子栽的有菊花、月季、牡丹、鸡冠花、一串红、桅子花等十多种,四季常开;还有枣树、蜜桔、樱桃等果树,要吃鲜果上树采摘好了;屋前有块小菜地,母亲莳弄了好多种莱,葱蒜菠莱黄瓜苦瓜虹豆茄子都不用买,吃不完,星期天还让我们往回带。院子里一架佛首瓜清脆脆的结了几十,自吃之外还送给左邻右舍。母亲的针线活是为曾孙辈准备的,全是婴儿鞋袜衣帽,衣是各色花布缝成的百家衣,帽是兔儿帽,鞋是虎头鞋,上面有五色丝线绣的长命百岁富贵图,已经出生的3个曾孙穿在身上人见人赞,她正忙活着为三孙子四孙子做准备。
    父母苦了一辈子,心都操在儿女身上,饥饿的年代他们吃糠咽莱也要供孩子上学,有了病痛日夜焦心,砸锅卖铁也要把娃们病看好,每个儿女甚至孙子的生日她都记着,困难时也要给煮一个鸡蛋并染上红。日子好过点,还要给蒸花馍,买一件红汗衫,红短裤,做一条红裤带,期盼每个儿孙都红红火火。现在八十多岁了,依然牵挂着每个儿孙。
    说起父母,便有讲述不尽的故事和细节,无不让人感叹那句千年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是无私的,无限的!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又是或即将是儿女的父母,我们有了双重体验,更感到父母心的博大、美丽和艰辛,但愿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能感悟,都具有这样一颗心,这是我们民族千年万年绵延不绝的根!
祝愿老母笑口常开,天天快乐,健康长寿!但愿我七十岁、八十岁时还有妈叫!
(作者单位: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驻安记者站;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