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会报》报道:,北京市民政局的信访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三师一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和人民调解员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介入信访,与政府部门联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信访一直是政府工作中的“老大难”。首都北京,更是一些上访人员心目中“告御状”的理想之地,集体上访、纠缠上访、闹事上访时有发生。为了“维稳”,上访和截访一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也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至少有两条:一曰堙堵,二曰疏导。中华民族的上古神话中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于是尧帝派鲧治水,鲧用的办法是 “息壤堙堵”,结果失败了。鲧的儿子大禹,子承父业,用的是“疏浚”的办法,“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祖先的政治智慧,以“治水”来隐喻“社会治理”。孟子赞扬大禹顺应“水之道”,“行其所无事”,将洪水疏导入海而治水成功,并以此推而广之,得出了无论治水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的思想。
有调查显示,上访人群中,百分之七十其实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的正当理由的。同时,在中国,上访行为也是有法可依的。然而,在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纰漏,堙堵式的阻拦甚至截访成了常用的手段,导致了矛盾的激化。常言道:“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张皮”,堙堵的结果,往往使上访者心胸血脉逼窄,因而导致了“一根筋”地“钻牛角尖”的不良后果。
北京市民政局的做法显然是效法“大禹”,采取的是“疏导”的方式:心理咨询师理气舒心的心理开导,社会工作师科学助人的社会调适,律师指点明路的法律建议,人民调解员同理同心的热情劝解,试想,有了如此专业化、整合型的工作模式,还有什么样的的问题不能解决?什么样的冤屈不能释然?什么样的坚冰不能融化?
当今中国社会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就像一张非常沉重但四条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有长有短的桌子。以往 “维稳”的思路,就是用很多壮汉用蛮力来扶住这张桌子,不让它歪倒。但是,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在以强力扶桌子的长期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疏忽,桌子就有可能歪倒。所以,治本的办法是找来专业人士,把四条腿修整齐平,这就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治理”,而社会治理的关键是“互动”和“协调”。显而易见,大禹治水的“疏导”策略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其中就隐含着“互动”和“协调”——给水以出路,让专业人员引导它去该去的地方。北京市民政局信访工作的创新,聪明就聪明在这里。
信访靠堙堵还是靠疏导?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