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中午,从洛阳市宣传部门获悉,该市副市长郭宜品失联后,河南省检察机关迅速对其立案,展开追逃工作,河南警方积极行动,10月6日下午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区一处出租房内成功将郭宜品抓获归案(据映象网)
河南、副市长,还玩失踪,这既涉及干部,还给人无限遐想空间。这样的料自然让哪些一直喜欢黑河南的按捺不住。
从郭宜品失踪到被抓的两个月时间里,互联网上关于郭宜品的故事可谓之五花八门,什么《洛阳副市长郭宜品失联40余天,孩子出国妻子失踪》,什么洛阳官方对外界始终保持沉默,什么涉嫌《洛阳失踪副市长郭宜品涉嫌向某高官之子行贿千万》等等消息被泡制出来。这一个个故事看起来编辑的天衣无缝,也很适合网民猎奇的胃口。但故事终究是故事,事实终究是事实。
先看看郭宜品孩子出国妻子失踪的消息。9月18日,有媒体报道,和郭宜品一同失联的还有妻儿,后有报道称郭失联后,警方排查了郭的家庭,发现郭的孩子早在国外,其妻也不见踪影。事实真相是什么?郭宜品妻子依然在岗,其儿子还在银行上班,并没有如网络报道的那样逃到国外。
关于洛阳官方对外界始终保持沉默的非议。笔者认为,一些媒体炒作这件事是缺乏基本新闻常识和素养的表现。副市长失踪了,谁也不清楚咋回事,说啥呢。以现在媒体人的素养,说点啥或者明天就被编造出更多花边新闻。这好比一个人被杀了,罪犯你还没找到,你非要对此事一无所知的家属给你讲明白罪犯为什么杀人,非要想从家属嘴里套出点话来。试问,这样得到的新闻有多少真实性,有对案件查处有什么意义。显然,现在的有些媒体就喜欢无事生非,没事找事,制造新闻,以博得眼球。
而关于《洛阳失踪副市长郭宜品涉嫌向某高官之子行贿千万》的报道,更是让人感觉离奇可笑。试问报道这条新闻的媒体,你有充足证据吗,你调查清楚了吗,还有那些不假思索就转发的媒体,你们有理性判断吗,你们相信某个媒体的报道就一定是真相吗?显然,没有几家媒体考虑这些,在急功近利博取眼球效应的驱动下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新闻媒体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郭宜品外逃,说明此人确有问题,对于有问题的干部,党纪国法从来不会对他们仁慈,周永康、苏荣,徐才厚,官至极品照样难逃法律惩罚,赖昌星逃窜国外数年,也终难逃被遣送回国接受审判的结局。所以,我们应当相信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党员干部无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如果敢触犯党纪国法,无论你隐藏多深,逃到哪里,必然难逃法律之惩罚。郭宜品被抓,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反腐败非一日之功,腐败分子脸上也没有刻字,更不不会束手就擒,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必然有更多像郭宜品这样的腐败分子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各种力量,政府、媒体、民众三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向腐败分子宣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震慑腐败分子。
从副市长失踪事件看媒体责任和担当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