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


楔子

小谢欣写道:因为我是干建筑的,朋友说我远了、同学说我淡了、兄弟说我变了、亲戚们说指不上我了。我真的变了吗?我没有! 是社会和现实把我逼的! 我也想每天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我也想每天和朋友一起聚聚,我也想没事串串门走走亲戚! 可当我回过头面对这现实的生活, 我并没有那个时间, 更没有那个精力! ,又能理解我….... 送给百忙中的兄弟姐妹们,原谅我们的冷漠,理解万岁!

小谢的说法表达了如今中国上班族中不少人的心声:工作节奏快、标准要求高,再加上对于工作成果和职业生涯有所期待,加班加点儿几乎是不可避免。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投入在工作上的精力多了,肯定就意味着投入在家庭、友情上会少些,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兼得。

“理解是个例,不理解是常态。理解万岁是期待他人,不理解万岁是宽心自己的 ”,看了小谢欣的说法,我给了我的回复。

理解万岁

1980年代,“理解万岁”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口号。

现在回想起来,相信多数人都没有深究“理解万岁”之义。细想之下,理解万岁是讲“别人理解我万岁”,而不是讲“我理解别人万岁”。

理解万岁是一种向外求,求得外人能够真正理解“我”,果真如此那可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了。

常态

工作节奏非常快、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多端的情形之下,我有一个说法:不理解万岁。

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背景各有不同,工作、生活和学习习惯也是差异较大,特别是中国人“主意”之多经常令人难以想象。

做任何一件事,期待能够达成全面的理解和谅解,那效率绝对是非常低下的,甚至可以讲很难做成事情。

于是不必每事都追求大家的全面认可,不必追求上下左右的全方位理解,只要踏实做就是了,完全可以边做、边解释、边求得理解与谅解。

这样做事情,人就不会太纠结。工作中不用给自己过高的标准,对做事、做人好处都不多。

不求理解,学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