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辰辉:切中非农数据要害 客观看待白银涨跌


 魏辰辉:切中非农数据要害客观看待白银涨跌

在当前金融市场中,很多投资者在每个月月初都密切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美国非农就业报告!该就业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非农就业人数变化(季调,下文默认全部是季调数据)、失业率以及非农就业参与率。其中我们平时主要关注非农就业人数变化和失业率,而非农就业人数变化是重中之重

  关于非农就业相关数据的基本介绍,国鑫黄金官网的分析研究栏目中有不少文章都有详细介绍,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了。笔者在本文将重点分析和阐述非农就业人数变化与白银价格涨跌的相关性。在此之前,先给大家理清关于非农数据几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和认识:

  1、非农就业数据虽是备受金融市场关注的美国数据之一,但如果能结合当时数据公布时的基本面大环境和市场焦点来分析和把握则效果更佳。

  保障就业,是每一届美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方面,如果就业市场不好甚至持续恶化,政府就会受到从普通民众(选民)到各大行业利益集的团层层施压,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总统未来大选失利落选。不过,每一届美国政府在不同环境下的首要任务是不同的,比如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解决美国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成为当时的重点任务,因为当时与贸易帐相关的数据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数据,而非农就业数据在当时的市场关注度就很一般。

  2、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阶段,市场就业相对保持稳定或乐观,政府在就业方面基本不存在外部压力。

  但是在经济萧条和衰退、复苏阶段,就业市场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市场的持续向好既是经济向好的表现,也是引发未来消费支出持续增加,进而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而就业市场如果持续恶化,则会表明经济前景黯淡,市场信心持续走低,消费引擎熄火等,政府也会因此承压,不得不去解决。由此可见,该数据在经济表现不好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不难看出,随着未来美国经济的不断复苏,非农就业数据的影响力也将会逐步下降。

  3、每次发布非农就业数据人数变化值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公布值有大,还要关注前值的修正值以及更前一次的第二次修正值,当然还有失业率数据和就业参与率。笔者认为,我们应重点关注公布值和修正值这两个重要数据,以及二者分别于市场的预期值和前值的对比。

  a)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如果非农数据公布值要远远好于市场预期值,则说明市场认为就业市场明显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向好,往往也利好美元;反之如果公布值小于预期值时,那么就业市场的表现低于市场预期,反而会利空美元。

  b)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如果非农数据公布上一次数据的修正值远好于前值,那么也会是积极的信号,表明就业市场实际可能要好,利好美国经济和利好美元;反之若修正值远远低于前值,则会被认为就业市场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好,反而会利空美元。

  c)由于基本面影响因素较多,仅仅就非农就业报告而言,多个子数据可能会有好有坏,再加上市场焦点不同,其影响重要性高低不同,再考虑到影响因素之间有叠加或相互抵消的效应存在,就会导致行情价格变化与数据好坏之间的综合影响相关性大打折扣,很难明显地看出一定利多或利空白银。

  4、数据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公布的点数据的影响,市场更加看重的是数据趋势性的规律和影响,即数据的线性或面的影响关系。

  比如仅仅以非农数据考量,市场更愿意看到历史之前非农数据公布情况的连续性表现如何,如果之前公布的数据表现为连续多次持续性向好,那么这种趋势性的表现会形成叠加效应,从而对于行情影响程度更为深刻和长久。反而如果数据呈现不规律的随机散点分布,那么其影响就非常短暂。

  非农就业人数变化数据内部各子项间的相关性分析

  每次美国劳工部在发布非农就业人数变化值时,除了大家都关心的公布值之外,其实还有上月修正值以及上上个月的终值,而笔者这里暂时不考虑上上个月的终值,以下将从前值、市场预期值、公布值以及上月修正值,四个子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前值、公布值、上月修正值走势来看,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点也显示出数据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连续性。下面来看下笔者对对于2008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至今为止,各子项数据值之间的相关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上述各项数据相关性都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中上月修正值与前值二者的相关性最高,达到了98.8%!这说明其修正值的有效性也较强,也具有更强的参考意义。因此投资者以后也应该更多关注每次公布时修正值的大小,一旦出现意外,即与前值相比有较大的偏差时,从一般情况上将,就容易引起市场的明显波动。

  同理,公布值与市场预期值(为权威机构调查的中值,静态值)的相关性也高达95.69%,同样说明其参考意义十分重要,至少理论上应该是如此,因此也是笔者在第一部分中所提到的,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公布值与市场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大往往代表意外程度越大,也按理应该市场此时反应也越明显和强烈;反之如果二者基本一致,那么市场反应应该是平淡无奇的,波动性也应该较小。

但实际情况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我们平时采用的这种基本面分析逻辑是不是很有效呢?下面请看笔者的进一步深入分析。

成也预期值,败也预期值!

  图2中所展示的是:每一次公布非农就业报告时,公布值与预期值之间的绝对差值,与当日白银涨跌幅对比分析。我们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强,从历史上总共77次非农数据来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21.32%,即公布值比预期值偏高时,与白银价格当日价格涨跌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即利空白银。但是因为其相关性程度(数值的绝对值)连30%都不到,基本上可以认为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连弱相关都算不上。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平时运用的这套基本面分析逻辑出错了吗?笔者魏辰辉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a)市场价格涨跌反映的综合基本面因素的结果,单独分析某一个数据相关性自然大打折扣;

  b)我们采取的市场预期值是静态的,是机构调查结果,并非动态的,这点也是笔者为什么采取日线涨跌幅度进行分析的原因之一,而并非公布非农数据前后几分钟或几小时价格涨跌分析。

  c)市场涨跌变化也要考虑市场大环境、趋势等因素影响,是线性的或面的关系,而并非仅仅当天公布所有点数据的综合影响。

  其中,由于市场预期值是一个虚值,并非实实在在的经济数据,只是一个调查统计结果,为市场提供一个锚点,而且它是通过各个不同的重要的权威组织和机构,比如路透、道琼斯、巴克莱等等他们各自有市场调查分析结果,因而市场预期值实际上各有不同,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一,比如我们经常参考路透调查给出的市场预期值(调查样本数据的中值)。同时这个只是反映了各机构或分析师对于公布值的预测值,是静态的。

  但是,笔者认为实际上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对于各项消息的综合消化和反应,这里因此市场对于未来的公布值的预期是变化的,尤其是随着一系列其他相关就业数据(比如ADP私人部门就业人数变化,以及初请和续请失业金人数等)公布,市场实际上对于未来要公布的公布值的预期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点和上面笔者提到的权威机构调查结果给出的市场预期中值是不同的。

  而实际上,市场价格既然反映了市场动态预期值,那么价格涨跌未来的变化依然是该值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这个动态的值就和价格变化一样,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也无从去考量。因此我们从研究角度和市场分析角度来看,我们只能用调查出的市场预期值与实际公布值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得到对于市场行情价格走势涨跌的判断。这一点也正是笔者对于本文第一部分阐述其逻辑关系成立与否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采用的最基本的逻辑分析思路看似是对的,但实际上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真正对于我们有用的是,市场动态预期值与公布值之间的对比关系。

  当然前值和上月修正值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可以按照我们的基本面数据分析逻辑去判断对于行情的影响的,因为二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不存在虚值一说,剩下的就是基本面的综合性影响和市场焦点(主线)的把握和分析。这点将在笔者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让我们真正揭开非农数据影响行情的神秘面纱,因篇幅所限,大家且听笔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