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是农业大州,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大局,抓好农村改革工作对推进全州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在加快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进程中,我州提出要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全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挖掘农村发展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推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多年来,我州积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不断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领域工作,积极总结农村改革工作经验,为加快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进程中,我州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及时深化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居民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集体林地林木流转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农村产权制度基础,激发了群众自我发展的强大活力。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面,开远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成效。具体方面,该市搭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立市、乡镇、村三级一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市级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评估中心和纠纷仲裁委员会,乡镇成立服务站,村成立服务点,负责农村产权流转工作监督管理,完善的服务和健全的流转体系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平台。同时,该市还积极实施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切实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是流转交易的前提,是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开远市进行了积极探索,该市加快了农村承包土地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9205本,完成农村房屋测绘5818户,颁发农村房屋所有权证2251本,林地确权面积126.17万亩,颁发林权证11356本,确权颁证为农村产权的流转创造了条件。
另外,该市还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健康有序流转,制定严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尽可能地降低流转风险,保障农民的权利,通过优先安排项目、加大财政投入、贷款贴息扶持等举措鼓励农村产权流转。
目前,开远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累计达到8.1万亩,办理农村居民房屋使用权流转15宗,农村房屋抵押贷款468宗,贷款余额1.33亿元;流转集体商品林2.18万亩,林权证抵押贷款94宗,抵押林地10.1万亩,贷款余额1.8亿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农村产权资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除了转户入城居民的后顾之忧,助推了城镇化发展。
发挥农村土地规模效应
在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进程中,鼓励更多农民进城发展,由农民转为居民,为解决农民进城后,农村耕地继续保持耕作等问题,我州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向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确保转户入城居民承包土地有人耕种,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提升每亩土地的产值。
为促进土地集中耕作,实行专业合作社模式运作,我州积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实施“七送工程”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即通过送人才、送土地、送资金、送项目、送房子、送服务和送荣誉的“七送工程”鼓励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发展(目前全州已成立256家);二是建立“五位一体”的融资模式解决融资难题,通过成立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创立“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融资模式,专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农户个人贷款提供担保,不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融资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通过产权改革盘活土地资源
我州各县市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不断盘活土地资源,为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各项工作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我州积极探索盘活集体用地资源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服务方式,优化配置农村各种发展要素,尽可能赋予农村群众更多的财产权,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搭建村民理事会平台来发挥农村群众主体作用,比如开远市黑泥地村在推进村庄建设中,同步配套实施农村产权制度、社区化管理、户籍制度、金融制度、宅基地使用权等系列农村综合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蒙自市大台子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有效释放了广大农村的信贷消费能力,据悉,目前已有10家州内外银行开展了“三权”抵押贷款工作。
另外,石屏县以“美丽家园”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土地置换、集中开发和宅基地竞价流转等农村集体土地开发模式,通过土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率,以集中开发实现土地收益尽可能地让利于民,实行宅基地竞价流转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通过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石屏县尽可能地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难等问题,目前,该县已在17个村进行了积极探索,已完成土地认购480余宗,土地流转100余亩,获取土地收益2800余万元,其中,纳入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00余万元,新建民居400余间。
通过各县市的积极探索,推进了各项具体工作,也为全州城镇化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