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国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为我国民营企业应对经济转型提出了五项对策。
厉以宁说,当前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严峻形势,主要遇到了四个新问题。首先是工资成本上升,廉价劳动力不再延续,赢利空间大大缩小。其次是国外订单锐减,这与国外特别是西欧国家经济不振、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有关,这种情况短期内仍将继续。再其次是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减免税费。最后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竞争对手,以成本低、土地多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上替代了中国产品。
厉以宁对此提出了五项对策。第一项对策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开拓市场。他表示,民营企业要发挥自身机制灵活、自负盈亏、经得起挫折的优势。只要融资问题能及时解决,就可能实现新的希望。中小企业可以围绕新设计,选用新材料,增加新功能,以新工艺、新营销方式实现自主创新。企业应有这样的理念:在国际竞争中,最优才能战胜对手,次优产品同样会被淘汰。
第二项对策是降低成本、改善管理、迁移工厂。厉以宁说,工资成本上升不是企业能扭转的,企业除了适应这一趋势之外,能采取的有效对策是产业升级且精简员工。企业可迁到工资成本、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但迁厂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必须综合考虑,要避免得不偿失。为了成本降低而迁往其他国家,要特别考虑两国文化的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改善管理降低成本。
第三项对策是多方融资、保证资金链和产业链顺畅。厉以宁说,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包括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三板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得到创业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的帮助或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链和产业链切不可断裂,这会造成大问题。
第四项对策是体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厉以宁说,民营企业初期通常是家族企业。家族经营制有利有弊,企业规模扩大后,改制为股份企业是大势所趋。不改制,企业内部矛盾太多,或分裂,或停产,或倒闭。要按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这样有利于实行委托代理制,能人接掌大权,不限于家族成员;有利于产权开放,实现上市融资透明化;有利于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
第五项对策是抱团互助、齐心合力。厉以宁提出了四种抱团形式。一是同行抱团,不一定需要正式的组织,在某些领域技术突破有赖于同行的企业齐心合力,这样更有成效。二是跨行业顶级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这也可以是临时组成的,各行各业顶级民营企业抱团去某个国家投资。三是社会公益性抱团互助。民营企业可按地区或行业组成社会公益性团体,有困难互相帮助,这种方式更适合中小微企业。四是融资性抱团互助。为了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产业链断裂,某一企业融资困难时,同行或跨行业的民营企业建立融资基金,扶一把。
厉以宁劝民营企业家应对中国经济、本行业、本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国家的民营经济政策有充分信心和足够的耐心。他说,“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这三句话值得深入体会。
来自《西安市工商联北大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