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以化解矛盾为抓手 力促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记者:许顺喜 张延朝)报道:2013年,海西州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截止12月份,全州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4239起,化解4108起,化解率为96.9%。

  一、机制更为健全

  全州各地进一步制定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成效,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一是探索建立“五排查”制度,即自查、专查、联查、复查、督查制度相结合,全力推动矛盾纠纷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移,使集中排查、专项排查逐步向日常排查转变,对于涉及面广、化解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临时突击、专门应对向规范动作、标准动作转变。

  二是强化多方联调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维稳部门组织协调,统战、民宗部门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充分履行职责,社会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与完善政策制度相结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警调、诉调、检调相衔接,全方位、动态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体系。

  三是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信访、维稳、司法、公安、纪检、综治等方面力量,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力度,确保了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后勤保障与排查化解工作任务相适应,解决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并继续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会议月报制度的执行,形成了合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

  二、排查更为深入

     全州先后开展了“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排查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活动,针对全州各类矛盾纠纷以及“五类重点”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专项排查工作,在排查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以“无盲点、无空白”为要求展开“拉网式”排查,全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排查工作中,

  一是突出重点地区。把摸排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乡镇、放在村居的民间矛盾纠纷上,特别突出对婚姻及产权、宅基、草山界限、民间经济和债务纠纷等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纠纷的排查。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对人民群众关注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排查调处,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对农村征用土地补偿和拆迁补偿、农民工劳资劳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严格做到矛盾纠纷件件底数清、事事情况明,纠纷排查不留死角。三是突出重点项目。继续加强了对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活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矛盾纠纷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三、化解更为有力

     全州各地针对土地征用流转、房屋拆迁补偿、学校教育、劳动社保、医疗卫生、资源权属等25类主要矛盾纠纷进行重点排查,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并依照类型、规模、性质分类梳理,将涉及到的苗头隐患和重点人、重点事及时纳入视线,摸清相关情况,准确掌握动态。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采取上门化解、包点化解、部分化解、引导诉讼、跟踪化解等方式深入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应调尽调”,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发现一起、化解一起,不留隐患、不留死角”。

  实现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的转变。同时针对州内多发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资劳务纠纷等开展了“打击非法用工”、“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牧区”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力求以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最大限度的降低矛盾纠纷的增量、减少存量并提高化解率。

  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的转变。针对历史遗留、长期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对于梳理出的15起历史遗留、长期未决、成因复杂、化解困难重大复杂矛盾纠纷,逐件分析、逐一审核,力求机化解一批、消除一批,不断为社会增加和谐因素。截止目前,15起重大复杂矛盾纠纷汇总已化解3起,近期有望化解4起,其余矛盾纠纷也正在积极化解过程中。

  实现由“阶段突击”向“长效运行”的转变。2013年,大柴旦创新公司拖欠工程款及劳务人员工资约6000余万元,其中涉及农民工560人,厂内留守人员89人。8月30日,该公司务工人员魏军德等5位代表前往行委劳动监察部门反应拖欠工资情况,因涉及人数多、欠款数额大,该矛盾发生后省、州、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列为省、州两级挂牌督办矛盾纠纷。2013年12月24日创新公司已对青海省建筑总承包公司、青海一建、海西州建筑公司、四川华鑫四家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已支付了工程款2643万元,此款项主要用于解决农民工工资,四家单位并出具了相关证明材料,至此一起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被妥善化解,该矛盾纠纷的化解充分体现出近年来海西州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决心。

  四、监督更为有效

     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强化对督查活动的组织协调,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检查督促。一是强化考核查究机制,积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现的工作不认真、不扎实、不彻底,措施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部门,及时要求整改,严格执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和“五部委联席会议”等制度。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机制,州、县两级综治部门进一步强化对督查活动的组织协调,逐级开展督查督办工作,对重大矛盾纠纷落实“挂牌督办”制度,明确责任领导、工作措施和解决期限,确保有效解决。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及时跟进、发现问题,不护短、不诿过,及时将问题上报同级综治委和上级综治部门,对问题严重的及时提请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依法查究责任。

  三是强化责任倒查机制,对于因故意不履行职责或措施落实不到位,引发严重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源头逐级、逐人、逐时段对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全过程等进行倒查,查清问题发生的原因与关键,查清处置过程中的欠缺或不足,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行和相关单位、部门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并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2013年,海西州就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多次组织督导组赴各地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并就发现的各类问题先后多次下发了情况通报,要求各地区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要求市、县、行委相关部门组织督导检查组,重点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矛排工作进行再督促、再检查、再整改。责编:岳岚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