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在波特看来企业创造价值,从采购原材料到满足客户需要,由一系列增值活动实现,这些活动形成一个价值链条。他用下图表示:


第一层“管理体系”,infrastructure,如直译,应该是“基础构造”,包括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一般的出版物译为“基础设施”,含义不明。第四层“技术”包括技术,知识,技能,技巧。上面四层的活动贯穿于企业创造价值的全过程,而最下一层,从采购到销售,是上下紧扣的价值创造环节。

这张图似乎是组织机构图的翻版,其实不然。因为它凸显了价值的概念,启发我们用价值主导我们的管理活动。

它告诉我们:

1. 企业创造的财富的过程是一点一滴价值的积累;

2. 企业创造的价值是每个人,每元钱,每台设备……贡献的总和。

3. 企业工作由一系列增值活动组成,最终产品中包括了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贡献。

它的意义还在于,做管理不能只看利润,更要看价值。有的企业将所有部门分为两类: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于是在管理上加大利润中心的投入,压缩成本中心的支出,这并非明智之举。创建品牌,改善沟通,提升员工能力,对利润贡献只有间接意义,但是对巩固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价值贡献更大,不应该忽视。又如采购,也是成本中心,但是,如果供应商选择得对,关系维系得好,采购商品价格、质量、供货时间均达到最优,其贡献不亚于其他利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