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 科学规划提升城镇化质量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园区经济研究员张久松认为,缺乏科学的规划是导致过去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的关键问题。各地普遍对城镇化规划重视不够,尽管有总体规划,但多数缺乏详细控规,也不注重特色设计和建设管理。《规划》的出台,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法可依、有规可依,将大大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2014 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园区经济研究员张久松指出,《规划》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日益突出等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针对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下的问题,《规划》明确提出,到了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而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我国将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图表:我国与其他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的落实,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中国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2014》中指出,首先,大、中小城市建设将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这将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其次,亿万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这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张久松认为,缺乏科学的规划是导致过去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的关键问题。各地普遍对城镇化规划重视不够,尽管有总体规划,但多数缺乏详细控规,也不注重特色设计和建设管理。《规划》的出台,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法可依、有规可依,将大大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东部地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地,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中西部地区尤其要加强规划。

  新型城镇化规划具备可操作性,明确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约束条件,确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将促进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各具特色的国内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