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坏领袖”,是传承一等一的错误,祸及亲族、企业、组织以至国家。
笔者追踪新鸿基地产事件很久,多年来的观点简单如下:老爸郭得胜没有估计到新鸿基的增长率如此惊人,所以坚持三兄弟一定要捆绑在一起。后来新地体积过大,家族的集体管治变成反经济规模效益(diseconomy of scale),要规划身后之事,跨代有效非常困难,郭得胜死于1990年,20多年后已失准。处理规模巨大资产的较佳治理模式,是效法蒙古四大汗国,让后人各自精彩。
最近的新版《三国》剧启发了笔者,于是我对以上的理论有所修正。新《三国》剧中有一幕,话说曹操儿子争逐世子之位。长子曹丕很正路地在主门苦等,其战术是出卖汗水,每天准时守候,不见不止,其他两子不象话,曹植是花花公子,虽然世人因植之诗才偏向曹植,但假若你是曹操,见到植之文人气息过重,你绝对没有勇气传位给他;另一个曹彰乃一介粗人,不提也罢;唯独幼子曹冲,虽然年方十岁但聪敏过人,偏门迎父,操大喜,并公开宣布要传位于冲。不幸的是曹冲突然被毒蛇所咬致死,操当然伤心欲绝,遂在祖庙要三个哥哥守灵,经过两三天煎熬,希望从三兄弟的神色,看是谁加害于冲。剧中并没有申明谁是凶手,但剧情却表现曹操极度怀疑长子曹丕,但细想下来,面对三位候选人,正堕入一个敝事务所指出的标准传承陷阱,名为“30/40/50理论”,即是最高三个候选人分别只有30/40/50分,就算最高分那个都不合格,你能不选吗?
现代人可以将家族资产基金化,让基金经理或专业经理人治理,古人可以吗?操遂在痛心疾首后,对荀彧说以后谁都不可提冲乃被谋杀之事,如果他怀疑曹丕是凶手,就犯了三个大错:一、作为家长,不为被杀害的成员雪冤,讨回公道;二、作为政治领导人,没有执法及维持公平的决心;三、以传承的角度,他为下一代留下一个次等甚至劣等的领袖。“留下坏领袖”,是传承一等一的错误,祸及亲族、企业、组织以至国家。
说回新鸿基地产,一路以来,这个争端并非三分或四分天下,只有两个阵营,就是老大郭炳湘为甲营;妈妈邝肖卿,老二郭炳江,老三郭炳联同为乙营,以用剧集智慧,或少数服从多数的所谓初级民主理论,大哥就是独个儿与家族大伙人利益冲突,其个人价值与手法并不见容于家族大部分人,否则怎会被悄然罢黜董事长职位,再用普罗大的剧集智慧向上推,是不是可以怀疑老父郭得胜在生前,其实已经可能怀疑长子的性格并不是最佳下一代领袖,但碍于承诺,碍于长子嫡孙概念,就算预估会肘腋生变,亦无法可想,唯有将终极权力留在老伴手,并采用信托,最后加上“不可分家”的遗训捆绑作工具,而没有真正面对个别后人的性格缺陷,最后,起萧墙之祸。以上各点,当然并无实据,纯为传承推理。
但曹氏最后未能化家为国,被司马氏所乘,历两代而殁是史实而非推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笔者眼中,上代领袖要竭力保持下代领袖的最高质素,或保证其不低于某标准质素,在这点上曹操办不来,所以无法开创百年基业。笔者在此亦郑重为当世领袖者提出一个最高警示,无论为政为商,保持接班人质素,乃为最高及最终极之不贷责任。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