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波:艺术家是民族进步文化的符号


  江碧波:优秀的书画家是民族进步文化的符号



  艺术大家江碧波

  一生追求真善美,把青春才情献给艺术,坚守高雅的艺术品格,坚守冰清玉洁的艺术人生,谦和、优雅的背后,让人感到艺术大家奋进不息的壮志豪情,一个艺术大家的追求与本真。75岁的著名画家江碧波,调动一生的艺术创作沉淀,用自己艺术理念绘制200幅千米长卷《中华上下五千年》,让世界从艺术的视觉认识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笔者带着敬意,拜访这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江碧波在版画、国画、油画、雕塑、陶艺、巫文化、美术教育均有卓越的成就,我不由得伸出大拇指:优秀的艺术家是民族进步文化的符号!



  著名画家江碧波在赠送蔡律的画册上签名留念

  提要:江碧波小传,江碧波生于1939年3月,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是我国蜚声国际国内的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版画、雕塑、油画,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及世界其它地区举办过多次个人美术作品展,代表作为版画《白云深处》、《近邻》,大型城市雕塑《歌乐山烈士群雕》,油彩《豆角熟了》、《永恒的瞬间》等。出版有《江碧波艺术作品集》、《东方魂─江碧波艺术集》、《巍然天地间》等。



  明亮的篝火,闪动的火苗,蔡律向艺术大家江碧波请教艺术问题。

  艺术家的价值要靠作品说话。江碧波创作的版画、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作品数以千计,江碧波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和开拓,崇高的艺术境界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在她无数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的现代艺术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她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个性表达了强烈的中国传统的宇宙、大地意识,具有顽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生命力。大量作品为国际国内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担任过美国、加拿大等国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一度在国内美术评论界掀起一股“江碧波现象”的大讨论。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授予她杰出贡献荣誉证书,被美国ABI国际名人传记协会誉为“国际著名导师”。版画《白云深处》、《近邻》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大型城市雕塑《歌乐山烈士群雕》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最佳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大型壁画《华夏蹈迹》、《卫国春秋》;独幅版画《石门颂系列》、《生命之变美》;油彩《豆角熟了》、《永恒的瞬间》;油画系列组画《敦煌壁画印象》;大型城市雕塑《重庆十三军奋进碑》、重庆《世界和平碑林》、河南省博物院《华豫之门》、遵义市城市中心主雕《晨辉》、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英烈厅雕塑系列等作品,再现了江碧波艺术体系正走向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

  一、鸿篇巨制《中华上下五千年》



  宋朝集市     江碧波作    蔡律摄

  2013年74岁的江碧波正在创作的巨幅组画《中华上下五千年》,计划用200幅画来完成这件作品,总长度1000米。内容既涵盖了《山海经》等古代传说,也包括了中国诸多历史名人和事件,从女娲补天等传说人物到秦始皇、朱元璋等历史名人,2014年创作完成。有用鸿篇巨制在创作过程中,拍摄部分未完成的作品,让网友一窥全豹,每一幅作品都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一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三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四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五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六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七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八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九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一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二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三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四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五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六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七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八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十九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一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二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三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四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五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六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七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八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九    江碧波作    蔡律摄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三十    江碧波作    蔡律摄

  江碧波说:“用艺术表现我的创意,也表现我在文化上的一种突破,在艺术上的突破。我们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状态,还是当代文化前进的脚迹,不仅仅是说表现了历史。作品是对她生命艺术最恰如其分的诠释”。由于她非常热爱大自然,对生活、对美都抱有极大的热忱。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赋予作品以野性美,对生活的热爱是艺术创造力的源泉。



  江碧波作在创作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武则天     蔡律摄



  著名画家江碧波向多科寺活佛索南仁波切介绍创作的《松赞干布》蔡律摄 右一为何家明。

  二、江碧波版画:创新技法 道法自然



  《近邻》 版画   江碧波作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版画具有可视性审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纯美术的功用。版画有艺术表现过程的间接性,艺术结果的复数,印痕艺术的审美特征。



  《飞夺泸定桥》 版画   江碧波作

  江碧波版画创作是从传统的版画开始,分为传统的技法和创新的版画技法。江碧波版画的传统版画是表现现实题材的,就是高度的发挥,版画的材料,版画的工具,表达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轨迹,她的一种艺术上,造型上的有一种准确把握和夸张处理,体现了客观事物的造法。



  《白云深处》   版画   江碧波作

  江碧波创新性版画创作表现出很强的创意性,是当代性很强的版画。江碧波在改革开放的时期到美国学习研究欧美艺术,创作中应用了当代的一些铜版印刷技巧,也应用了一些美国在创作上的方法。还有油彩,油墨,水,它们互相对抗以及相溶的一些技法。江碧波创造了一批在自己主导思想的一种把控之下,创造的偶然效果和必然效果的结合,是非常自由的一种色彩版画。江碧波发挥了当代国际的一些版画技法的同时,创作主题又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自己文化,依附于自然道家哲学观念的一种主题,因此江碧波的版画是拟人化的自然,和人对自然的怡情。

  江碧波版画创作作品在88年中国美术馆的汇报大展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人物与背景得到了完美交融,她的作品体现了人格与天赋的统一,崇高和大自然的融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超然的胸襟与胆识使这些充满魅力的艺术作品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江碧波国画:笔墨线条彰显中国文化精神



  昭君出塞     江碧波作    蔡律摄

  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其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场景。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苏武牧羊     江碧波作    蔡律摄

  自唐宋以来,画家对于国画的创新一直延续至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中国画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大禹治水     江碧波作    蔡律摄

  江碧波说,中国画家,包括我本人都生活在中国的这一个很大的文化环境中。我认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不懂得中国文化的精髓,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画家。在这点上,我受我家庭影响最深,我研究了中国民间的版画,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我到敦煌去,纯碎去到里面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写生。我也研究了很多中国的水木画,包括我们的书法。那么在这种前提之下,我呢现在作的国画,我要体现两个重要的精神。一个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抽象和具象的结合,我们的传统是两者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从来不走极端。有一个很良好的发展历程,而且至今连绵不断。然后在我画的五千年的这个作品当中,我绝对要用中国画来表达中国的历史,但是我要表达的是中国文化对所谓天下文化,也就是国际文化的贡献。特别的话,用线条和书法结合方面,这一条的话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强调画是写出来的,也就是在画的过程当中用不断书法胸中的益气。就是不是在磨,不是在做作,而且真正在写,再表达每一笔每一画。这样的一个概念,中国画线条的运用,它在点和面之间,非常游刃有余。它的表现力很强,它与书法的结合,在中国画的表现上,独树一帜。然后我觉得在用色的方面,除了发挥我们部分五彩的墨的运用之外,我强调要结合我对西画一种研究和色彩理解,来突出我们色彩的表现。

  四、江碧波油画:创意表现与色彩运用高度结合



  永恒的瞬间   江碧波作

  油画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起源于西方,任何的油画作品都需要靠视觉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一方面油画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画家所反映的一个艺术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作用。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认识和丰富了油画作品的内涵。



  《母与子》  油画   江碧波作

  江碧波认为,油画色彩的研究在西方应该很有成就,是很高的水准的。特别是西方在研究色彩、色光的关系,用来走向印象派的色彩,这其中的画江碧波非常欣赏,同时对自然的一种色彩研究,色彩的这种印象。科学和主观的结合发挥之外,还有就是主观表现的色彩运用还要高度结合。这方面江碧波尽量地在强化它,在追逐它。油画的色彩是有江碧波自己的创意的,油彩绝对是用色彩画画。

  五、江碧波雕塑:空间造型注入思想情感



  飞天  江碧波作   蔡律摄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江碧波曾经说过:我从绘画走到雕塑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艰苦而又勇敢的历程,尽管我仍然迷恋色彩魅力,往往也有许多枷思在我胸中涌动,但是,我最强烈的,不可扼制的,要喷射出来的创作激情,也只有那在空间独立存在着的、起伏扭动凝聚在一起的、坚硬结实、固而不化的形体才能表现出来。



  《三峡纤夫 》  2005年完成大型群雕   江碧波作



  《山河岁月》江碧波作



  歌乐山烈士群雕   江碧波作



  老子   江碧波作    蔡律摄于江碧波艺术创作基地



  关羽   江碧波作    蔡律摄于江碧波艺术创作基地



  巴蔓子  江碧波作  蔡律摄于重庆名人馆



  反战志士、战地之花 绿川英子   江碧波作  蔡律摄于重庆名人馆



  重庆历史名人馆   江碧波出任统筹、艺术表现

  江碧波认为,雕塑就是一种造型的空间把握,它需要有很强的基本功,也需要有素描的能力,也需要有透视的能力,也需要一种体积碰撞的组合微妙的一种体验机会。与此同时,我们真正的创作是纪念性有主体性的。在这方面纪念性的雕塑一定要有公共性,和表达一种集体的感情,注入这个冷峻的物质予生命值、社会的情感。社会也是一种先进的情绪,也是时代的印记。沉淀下来的,一种经过体验的东西,当时不是无选择的。比方说,浮躁年代有的人就觉得雕塑很颓唐,有的人就觉得这就是事实。我觉得不应该觉得你自己的体验就代表我们。当然这个作者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的雕像一定要产生共鸣,我希望给观众产生共鸣。而且我觉得一个能够打动人的,一个有改造力的雕塑才是真正成功的雕塑。空间的大型雕塑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空间的把握,要从不同角度看着它都很美。这是一种能力,这种一种想象和实际把控的结合。我觉得这是我对艺术的执着,跟艺术结合。

  六、抢救性发掘研究荣昌陶艺



  荣昌陶艺之一    蔡律摄



  荣昌陶艺之二    蔡律摄

  陶艺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



  荣昌陶艺之三    蔡律摄



  荣昌陶艺之四   蔡律摄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个性化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里、意识以及审美等哲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陶艺索要挖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而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荣昌陶艺之五   蔡律摄



  荣昌陶艺之六   蔡律摄

  2005年江碧波在重庆荣昌建陶艺研究所。江碧波说,因为荣昌的陶艺本来都是最原始的的艺术,人类开始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而且作为艺术创造的陶艺和实用的陶艺。这个陶啊我就觉得几千年来,中国是陶瓷的国度。China本来都是陶的意思,陶瓷的意思。中国四大陶都落脚在荣昌安抚。落脚在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我看见这个陶艺已经败落在别人那里,别人自己都搞得很好。我们重庆的陶艺就只变成做酒瓶了。我就觉得很可惜。可惜怎么办呢。就要去抢救。就希望像我们这种文化和技术的人去研究它,去保存它,去发扬它,再创造。所以我就买下一个小陶厂。当时荣昌安抚镇的书记叫我去投资150万,然后他们建一个陶艺厂,现有资金不够,需要我融资建厂,当馆长。我主要是喜欢研究陶艺,我把最关键的问题去解决下,我不当这个馆长,我也没这么多钱,我当时花了50万左右就把这个小厂买下来,然后就不断投入。一直到今天。我的感觉,对陶的理解,不同历史时期陶的一种变化。我来发挥创造,陶的运用,我可以做出一个事情。产品从来没有精力去搞市场化。但是很多人喜欢我的陶。现在的很对人投资大批生产,我们就搞陶艺研究。他们就把捆在一起,政府觉得他们规模大,所以就支持他,政府对我反而没有支持。不一定考虑陶艺的研究投资,他们就考虑到生产规模。而且的话我觉得关键是他们不知道支持一个大艺术家来搞这个陶艺的研究,投一点小本,可以出很大的成绩。有的官员只看见谁投资多了,谁规模搞大了,谁可以挣钱多了,然后就去帮助谁了,所以我始终不是一个被政府个别官员关注一个投资的对象。

  七、江碧波:发掘巫文化等于在我们在帮助世界挖宝



  《十大巫师》 江碧波作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天重庆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巫文化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通称,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神话的表现,传播给先民们以邪不胜正、天人合一、探求灵性以及追求美好未来等精神。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同步演进、生生不息的哲学观。这一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予以了巨大影响。



   《天赐盐泉》江碧波作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的通称,是人类远古的文化。 巫文化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的总和,它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道、哲、理、文、联姻并渗透影响了阴阳学说、庄老思想、屈原诗歌、孔丘仁义。它构成了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极大的丰富了华夏民族文学艺术宝库、宗教哲学、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江碧波说,发掘巫文化等于在我们在帮助世界挖宝。不光是中国,不仅此于重庆。中国文化为什么能持续五千年?它的根据是什么?它的基因是什么?它的坯胎的特点是什么?巫文化就是世界文明,是人类最早智慧的闪光。我们的神话包含了些什么?希腊也神话,我们的神话和希腊的神话有什么不同?我们就是搞史前文化这块。因为客观上讲,巴文化时间很短。把人很能干,帮中国打仗,短暂时期的一个故事。巴文化影响力还是很大。但是巴文化我们重庆文化,最大的亮点如果讲以前,他们我们远古巫文化的极乐世界。巴文化的前身就是巫文化。这个时期它是长江文化的源头,它也是最灿烂的一种状态。它在中国,它代表长江文化,也代表中国文化。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从来没有断过,都是交集在一起的,是人类起源的奥秘。我给你举个例子,毛泽东的诗就是巫诗: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些句子是巫文化的语言啊。形容山的美景,形容豪情壮志。巫文化是我们道教文化。

  附1、江碧波艺术简历

       青年时代的江碧波  

  江碧波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主任

  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

  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重庆市渝州画院名誉主席

  重庆市远古巫文化研究会会长

  重庆女子书画会会长

  重庆大学资深教授

  重庆市首批专业技术专家

  重庆市三峡博物馆艺术总监

  重庆文史馆馆员

  重庆工商大学王琦美术馆馆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顾问

  1939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籍贯浙江宁波。父亲江敉,四川美院教授、著名漫画家、版画家。受家庭之影响和个人决定走艺术人生之路

  1947-1949年 安乐洞小学

  1950-1951年 黄桷坪小学

  1951-1954年 巴蜀初中

  195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

  1958年考入四川美院版画系

  196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系。毕业作品《飞夺沪定桥》套色版画一经发表,即在国内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同年任教于四川美院附中

  1970年任教四川美院版画系

  1972年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

  1979年5月出访日本友好之船

  1979年到敦煌考察,完成《敦煌印象》艺术作品

  1980年创作《歌乐山烈士群雕》

  1982年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写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1984年当选全国美术协会理事

  1984年代表中国中青年版画家出访民主德国,参加国际版画会议

  1985年出访美国太平洋西北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在西雅图、波特兰、举办个展

  1986年出任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等美术学院任客座教授,并举办个展。1988年连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都四川美术博物馆、重庆四川美院分别举办个展

  1990年日本宕国徽古馆,举办《江碧波中国画展》

  1991年主持创办中国高等艺术学校版画艺术研讨会,首届会议在四川美院召开

  1992年获日本中日版画研究会金奖

  1993年在哈尔滨美术馆举办《江碧波画展》,并完成大量现场彩色写生作品

  1994年创立“碧波艺苑”,“江碧波艺术工作室及雕刻基地”,进行从小型版画、陶器到大型城市雕塑的创作

  1995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妇女大会

  1997年应邀出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1998年创立重庆市远古巫文化学会

  1998年开创“汉风神谷”,建设远古巫文化研究基地。江碧波的艺术作品以千计,在学科纵横交叉边缘性日益强化和发展的年代,江碧波是一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家。她的创作六七十年代以版画为主,八十年代版画、壁画、油画、中国画、雕塑等综合发展,其作品充分展现了江碧波杰出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九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城市雕塑和环境艺术作品,充分展现出江碧波卓有成就的艺术造诣与开创精神。国内美术界曾为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江碧波现象”的大讨论。

  附2、江碧波创作及个展年表

  1、1962年创作《飞夺沪定桥》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收入小学教科书;

  2、1967年参加“法国沙龙展《南方来信》组画十埋尖桩”;

  3、1979年在四川美术陈列馆举办“江碧波敦煌印象”画展;

  4、1983年组织四川美术作品赴京油画及版画展;

  5、1984年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参加德国的“国际版画展”和国际版画会;

  6、1986年在美国西雅图市世界博览中心举办“江碧波个人作品展”;

  7、1986年在美国波特兰市太平洋西北艺术学院举办“江碧波个人画展”;

  8、1987年作为重庆与多伦多友好城市的文化代表,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政府大楼举办“江碧波个人画展”;

  9、1987年5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美术学院举办“江碧波个人画展”;

  10、1988年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多次举办“江碧波个人画展”;

  11、1989年参加“英国国际版画展”;

  12、1992年在日本宕国举办“江碧波中国画展”。

  13、1993年10月在哈尔滨举办个人画展。

  14、1996年创立重庆市碧波艺苑。

  15、1997年江碧波个人作品,长年在“碧波艺苑”展览厅展示。

  16、1998年创办重庆市巫溪县远古巫文化基地“汉风神谷”,大量巫文化作品在“汉风神谷”展览厅展示。

  17、2004年在宁波“天一阁”举办“江碧波雕塑、中国画及版画展”;

  18、江碧波创作的数十座大型城市雕塑及大量的环境艺术立于全国多个城市的广场文化中心、革命圣地、交通要道、生活小区、驻军所在地等展示。

  创作年表:

  (一)、绘画:

  1、1960年《田边的舞蹈》;

  2、1959年《僳粟姑娘》;

  3、1962年《飞夺沪定桥》; 

  4、1964年《椰林怒火》;

  5、1965年埋尖桩“南方来信”组画 ;

  6、1966年《不爱红装爱武装》;

  7、1972年《群山怒吼,凉山在前进组画之一》 ;

  8、1972年《灯下多少理论家》;

  9、1976年《庆祝中共九大胜利 》;  

  10、1979年“知音”访日后作品;

  11、1981年“山城组画” ;

  12、1982年《白云深处》;

  13、1983年《近邻》(荣获日本中国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

  14、1982年《风华千古,宋庆龄和孩子们》。

  (二)、独幅版画八十幅

  1986年《苔的暗示》      1988年《生命之变奏》

  1988年《冒险》             1988年《间离》

  1988年《石门颂》          1988年《流红》

  1988年《宁静的复生》   1986年《山庄》

  1988年《踏春》              1988年《她从山野中走来》

  1988年《浴》                  1988年《山鬼》

  1988年《野花》              1986年《枚》

  1982年《白云深处》

  (三)、油画

  1982年《豆角熟了》          1979年《敦煌印象》组画

  1982年《回望》              1986年   《永恒的瞬间》

  1982年《嗑》

  (四)大型壁画

  1982年《情之暖流,力的弦律》,  四川外语学院壁画

  1983年《锦城艺术宫,华夏蹈迹》

  1984年朱德纪念馆《日月山川》

  1985年《春夏秋冬,重庆火车站》

  1999年《十巫群像,巫溪》

  2003年广汉《羽人吉兆》

  2004年《黄桷情节》,重庆三峡广场

  (五)、雕塑

  1、1980年创作“歌乐山烈士群雕”,1981年落成,高11米四边各宽5米,材料花岗石,荣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最佳奖;

  2、1983年“南山花神”;

  3、1984年“我比妈妈高”(木雕);

  4、1994年“重庆十三军奋进碑”(高14米、宽5米),材料花岗石与不锈钢;

  5、1995年遵义市城市中心标识性主题雕塑“晨曦”总高18米

  材料不锈钢;

  6、1995年“华桦青春”;

  7、1996年贺龙元帅铜雕“魂归故里”,(高5米、宽6米,材料锻铜);

  8、1996年为河南省新建博物馆创作主体标识雕塑“华豫之门”;

  (高10米、11米古铜),获国家博物馆精品陈列荣誉;

  9、1997年中国抗战纪念馆英烈厅系列:  主体雕像“喋血中华”(高3米、宽2米),以及大型群雕四组:

  “血染长城’(4米x 6.7米)   、 “黄河咆哮”(4米x 6.7米)、“狼牙山五壮士”(4米x 4.5米)    “宝山决战”(4米x 4.5米), 均为复合材料,获国家博物馆精品陈列荣誉;

  10、1998年彭德怀纪念馆大型系列群雕主体雕塑“解放全中国”:(高3米、宽2.5米),材料铸钢,群雕三组(高4.5米、宽2.3米),复合材料,获国家博物馆精品陈列荣誉;

  11、1999年重庆嘉陵广场现代雕塑“日”、“月”、“星辰”、“雨”、“雷电”,(高7米、宽1.5米),不锈钢;

  12、2000年“世界和平碑林”,群雕面积1000平方米,材料青石;

  13、2001年重庆三峡库区“长江母亲”大型雕塑,(长18米、高10米、宽5米),青石;

  14、遵义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大门、遵义凤凰山革命历史系列大型浮雕(面积2000平方米,大青石);

  2003年重庆三峡广场,市道岩壁景观岩画,“黄桷情结“(1000平方米);

  15、2001—2003年承担了中央宣传部联合下达的“红岩启示录”大型雕塑科研项目(共七组,创作仿真人物雕塑1 7个),任课总负责人,于2004年完成;

  16、2003年忠县景红星广场“放眼世界”,高21米;

  17、2003年奉节“华宇移民纪念塔”设计建设(2002—2004年);

  18、2004完成齐白石纪念馆主题雕塑。

  19、2003—2005年重庆轻轨李子坝山墙景观壁画“岩之魂”;

  20、2004年完成陈子庄纪念馆主题雕塑;

  21、2004三峡博物馆“巴人之舟”;

  22、2004大型石刻壁画“巴巫图腾”;

  23、2005年完成“三峡纤夫”大型群雕;



  24、2005年完成重庆名人馆总设计,于2006年完成工程制作;

      25、2005年马尾历史纪念馆序厅主题雕塑,及8月完成该馆“沈葆桢巡台”大型油画;

  26、2005年初完成重庆市200位历史名人馆的艺术设计方案,并任该馆艺术总监;

  27、2005年9月完成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浩气长流”中国画大型历史画卷200米;

  28、2005年7月,大渡口建设委员会“强音”、“腾飞”雕塑;

  29、2008年6月,河南洛阳博物馆“洛阳历史浮雕”、“四龙托珠”;

  30、2010年5月,重庆市警备区“运筹帷幄”、“勇往直前”;

  31、2010年12月,广西百色“红城壮乡”雕塑;

  31、2011年1月,重庆喜来登大酒店“三女神铜雕塑像”、“河马战车及树人”雕塑;

  32、2011年7月,重庆云阳“云阳先生”、“龙坛”、“汉高祖雕塑”“张飞广场”等雕塑;

  附3、国内外上百种报刊发表其出版的专集有:

  199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了精装彩印的《江碧波作品集》;

  1992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彩印《东方魂一江碧波作品集》;

  1994年重庆出版社再版“歌乐山烈士群雕”画集《巍巍歌乐山》;  1994年日本宕国徽古馆出版了彩印的《江碧波中国画集》;



 



  200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用《艺术对话--江碧波雕塑选》;

  2003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名家江碧波-东方美韵》画集。江碧波的大量作品为国外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多次应邀参加各种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其艺术创作及艺术思想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授予她杰出贡献荣誉证书,美国ABI国际名人传记协会誉之为“国际著名导师”,并邀请加入世界名人协会。她是中国国务院特殊贡献政府津贴获得者,曾多次受到各种表扬。她与时俱进创建艺术实体,走综合发展的文化产业之路;

  1994年用艺术服务于社会,在重庆风景优美的南温泉旁边,创办了一个占地28亩,集艺术交流、展览、收藏、食宿、娱乐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碧波艺苑”。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前往参观,美其名曰——“童话王国”;

  1998年在三峡巫溪建立重庆远古巫文化研究基地“汉风神谷”30亩;

  2002年重庆市社科联授于江碧波“重庆市文明市民”的光荣称号,以表彰她对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2004年,江碧波在重庆荣昌安富镇建立“江碧波陶艺研究中心”,占地4.5亩。

  江碧波所做的这一切是她理想与信仰的见证,是她为纪念华厦祖先,弘扬中华文化而铺垫的一块基石。她的多项研究课题和科研项目,得以良性推动,近期将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作为现代人的江碧波,在她的艺术作品中,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运用和发展,更有开拓创新,独具匠心的胆识才能。她用独特的语言,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大地意识,她的作品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闪耀着创作者崇高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光芒。丰富的思想内涵,宽广的胸襟,宏大的气魄以及鬼斧神工的艺术表现力,在江碧波的作品得到了完美统一。她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伯羽用“横天闪电”来诠释江碧波的艺术作品,确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当代著名油画家李自健说:“江碧波作品充满灵气、才气、鬼气”。

  附4、发掘和研究远古巫文化:

  1997年江碧波出资创办了“重庆远古巫文化研究会” ,她集合了多方面专家,共同研究论证远古巫文化的历史脉胳。

  1999年创作两幅高80米、宽5米的大型壁画和灵巫洞内的“十大巫师聚会”的大型群雕。巫溪的激流栈道和绝壁悬棺,被废弃的盐场,荒芜的古镇,千年旋转的水车,野猪出没的村寨,还有传说巫师升降聚集的洞窟……无一不在证实这远古人类的家园。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几代、十几代、上百代人在这里生存繁衍。历史的使命感在江碧波的心中油然而生,她要拂去遮盖着巫文化的厚重尘土,循着巫人的火把亮光,去再现巫人的灿烂文化。

  2000年,用艺术创作(包括巫师造型,服装设计以及音乐舞蹈等),

  再现远古巫人的智慧、气魄,探求中华民族文化及艺术的基因,寻回艺术创作的本源。

  对巫文化的发掘与研究,成为江碧波艺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7年多来,她一次次奔波往返于市区与巫溪之间,来回—次乘汽车要28个小时,快艇也需20个小时,  一次往返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为发掘和研究远古巫文化,她花了上千万的财力、物力,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巫溪荆竹峡区建起了占地30亩的远古巫文化研究基地“汉风神谷”。在发掘和研究巫文化的同时,她希望以巫文化为特色,来拉动巫溪县的旅游经济,引导贫困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使巫文化研究与应用结合,服务于社会的现在与未来。 

  附5、江碧波以极大的热情和爱心,至力于高等美术教育

  从四川美院到重庆大学,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江碧波以极大的热情和爱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她的学生有的在国内外重要部门担任要职,很多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有造诣的艺术家。

  对艺术的热爱,执着追求,身体力行她给学生作了表率。她的心胸袒荡,真诚与善良。不论在逆景和顺景中她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对学生。始终关注民族文化发展的未来, 57岁应聘创办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她不辞辛劳广络人才,无私奉献,营造了良好人文环境,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现她以教育为本,艺术与人性教育并举的道路上永不懈怠。

  蔡律    2014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