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卿说,社会如何为这些高校公益社团提供支持,让它们得以发展、壮大?
卢俊卿认为,NGO(非政府组织)是高校公益社团很好的合作伙伴,彼此合作能得到“双赢”。有了大学生的参与,NGO的公益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同样,有了NGO的支持,公益社团才能真正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实践的大天地中。
卢俊卿了解到,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已有公益社团与NGO良性互动的典型案例。“绿源”发起成立的湖南省大学生绿色营得到许多国际环保组织的关注及支持,如自然之友、世界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他们共同开展了保护湘江水、保护炎陵天然林等多项公益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活动经费短缺是制约高校公益社团发展的另一瓶颈。湖南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赵彪说:“目前我们各协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成员会费,协会的外联能力有限,学校的资金支持也有限,所以,我们组织活动都是看米下锅。”
近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呼吁社会支持大学生公益活动。
卢俊卿表示,高校公益社团合作的对象不应只是NGO,还应该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及专家学者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公益服务的社会合力,才能把公益事业做大做强,才能使公益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章来源于:卢俊卿爱心公益网 http://www.tjxfr.com/lujunqing/247.html,此文章经过编辑修改整理,如果存在争议或不妥之处,请与本网站取得联系,将尽快删除处理,谢谢对本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