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在欧洲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相对于法国,曾经是东欧的璀璨之星。苏联解体前,乌克兰在全苏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独立前的1989年为例,乌克兰生产的钢占全苏产量的34%,铁占40%,谷物占25%。自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以来,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经济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堪称独联体国家之最。 在1992-1997年期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为负增长,其中1994年的负增长率高达24%。1996年有所好转,但仍然高达10%。官方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乌克兰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1990年的43%。1992-1995年期间,工业产值和基建投资减少了50%,农产品减少了25%。
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在政治和外交上以独联体为最优先方向,虽然对西方实行积极的开放政策,但是各种对外政策主要是在独联体框架运行,乌克兰在心理上把俄罗斯视为最亲密的大国。一向冷战思维强烈的欧美希望乌克兰抛弃俄罗斯,一边倒转向欧美。因为他们不希望扶持起来的强大国家是不亲西方,却是亲近西方的对手俄罗斯。
乌克兰一度东西方的两面政策也让俄罗斯感到担忧,最极端的例子是全面亲西方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政府,俄罗斯心有余悸。因此,俄罗斯和欧美都没有对乌克兰经济进行有效经济支持。
至2013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人均GDP都超过1万美元,亲西方的波兰、捷克等国人均GDP更是超过2万美元。曾经领先于这些国家的乌克兰的人均GDP仅3000余美元,不要说被曾经远远落后的中国大幅度地超越,就连印度尼西亚的人均GDP也赶上了乌克兰。
乌克兰如今在选择俄罗斯和西方的问题上面临极大的困局,乌克兰东部地区亲俄罗斯,西部地区亲西方。乌克兰无论选择俄罗斯还是西方都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俄罗斯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欧美有资金和市场的强大优势,俄罗斯和西方在乌克兰都有很深的政治渗透力量。乌克兰面临的是社会和政治动荡,搞不好国家面临分裂(东西两块)。
乌克兰今天的动荡让我们想到了80年代末期的中国国内局势,当然诱发两国动荡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果乌克兰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共识保障国家稳定和团结,有效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那么乌克兰就没有前途。至少乌克兰可以学中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战略,以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国家的崛起,而不要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他国身上。但是相对没有中国这么大块头的乌克兰很难不受到外部势力的左右。
乌克兰,何去何从?悲观!
迷茫的乌克兰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