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洛渝:医院改扩建工程的4个“锦囊”
王瑞嵚
医院基建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如何抓好工程建设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杨洛渝作为多年从事医院基建工作的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实际经验和做法,他主持的解放军总医院“十一五”建设规划,已完成一期工程7个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二期工程8个项目正在顺利进行。杨洛渝向记者谈了他的医院工程建造经验,值得一读。
破解拥堵
据了解,医院交通拥堵,特别是大医院交通拥堵、停车难,已成为社会共识。现在一些医院针对院内交通的解决方略一般是,在院内设法开拓一些地方提供停车位,来缓解院内停车难的问题,结果往往是车辆越停越多,交通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杨洛渝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他告诉记者:“解决医院交通拥堵,必须广开思路。医院最大功能是医疗功能而不是停车场,为照顾就医患者所设的停车空间,毕竟是一种辅助功能。如果把辅助功能提到主体地位,其结果就是本末倒置。因此,破解医院交通的拥堵出路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新布局医院内交通流向,并对交通和和车辆进行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医院周边停车资源。”
★ 整合交通流向
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例,院内各处露天停车位有1200多个,另外,院内文化广场还设有停车场,新建的外科大楼地下停车场也有车位。在医院西边的四环路五棵松桥下,医院也设有停车场。尽管如此,医院临长安街的正北大门,其院前道路常常因车辆多造成拥堵。究其原因是多数患者和家属都从该门进入。其实,医院除正北门外还有三个门可以进入,如医院南门、西门和小北门都可以进入。
杨洛渝说:“整合院内交通流向,科学规划布局,智能管理交通,我们准备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东西联通;目前我院东西不连通,导致车辆只能纵向走,而不能横向走。其实只有形成纵横交通网络,才能形成四面八方的联通,让道路网络活起来。我们在规划上准备院内东西贯通,即东西两边有外环,满足南北走向,院区正中要有一个主干道,横向打通两个或三个横向点,这样基本保证北面、西面、南面有出口。
二是合理规划北门布局;现在的北门是两进两出的格局,可以考虑开辟为四进,还考虑把北门再扩大些,拆掉一些房屋,改成八进或十二进,然后通过合理布局,组织流向,让所有的进院车辆通过智能化控制调度,从医院的北门进,从大西门、小西门、小北门、南门出。
三是交通流向管理智能化;即引进道路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标识导向系统,在北门入口处和院内各个路口处设立大屏幕智能导向系统,显示全院各个停车位停车状况,和各条道路车辆流量,以便各个门口保安和停车位车辆管理员及时疏导。”
★ 开辟社会资源
与解放军总医院一路之隔的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2500停车位,餐饮等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备。杨洛渝告诉记者:“我们准备通过医院导向标识系统把开车来的就医者引过去,再通过摆渡车把他们接送到医院里来,这样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的车流量。虽然我们医院在‘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里,还准备在医院里建一些停车库;但将来随着医院功能加强,大量递增的车辆还是要通过周边的社会资源来分流。”
设计细部
谈到医院建筑如何体现对就医者和患者的人文关爱,杨洛渝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俄罗斯有家医院的急救室设计很有特点,充分考虑到了急救患者的需求。这家医院的急救室在一个小二层楼,但在楼外专门修了一条道路通到急诊室门口,在楼前修了一个门斗,救护车开到门斗里后,车两边的门都可以打开,而对着医院一侧有两扇门,这两扇门一拉开,门斗里的救护车就变成急救室。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节省患者时间,让患者在第一时间里得到医院的全方位救治。”
解放军总医院在建筑细部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也下了很大功夫。杨洛渝告诉记者:“在设计布局时,大的方面要考虑,就医者来医院后,如何停车和下车方便,如何看门诊方便,如何从门诊走到检查检验科室方便,以及如何从门诊到住院方便。小的方面,要从就医者和患者的角度考虑各个细部设计细节,如卫生间的门要向外开,因为患者晕倒时,护士可以把门向外拉开来救护患者;患者坐在马桶上,感觉不舒服,可以方便地按到一个紧急按钮,这样护士可以及时赶到;再如病床上设置的小桌子,患者可以在上面放上碗筷吃饭,还可以把小桌子立起来放上报刊书籍阅读。”
杨洛渝接着说:“我院肿瘤大楼的层流病房从患者治疗、休养的舒适性和隐私性的需求考虑,在国内首次在每间病房配套设置了千级净化的卫生间,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和高品质的治疗休养环境;外科大楼的医-患-护呼叫对讲系统,实现护士站与各病房双向呼叫、对讲。在床头、卫生间、餐厅、活动室、医护值班室、办公室、会客室、会诊室、多功能室、更衣室等设置了呼叫按钮,在护士站和病房走廊设呼叫显示屏,显示发出呼叫的病床号。正在建造的内科大楼,采用数字监控系统,能更加提高关键监控位置的存储清晰度,集中保护存储设备,并可扩展实现多种数字化功能(人脸识别、非正常行为预警、特殊区域自动跟踪人员活动轨迹、录音等)及为全院监控数字化联控、应急指挥做准备。”
给建筑师的3要求
医院建筑与其他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内部医疗空间要符合医疗流程,因此对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有很高的要求。在建造医院大楼时,院方和建筑师要及时沟通,特别在人性化设计细部时,建筑师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和了解就医者、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各种需求。杨洛渝强调,医院设计的建筑师应该做好下面3点:
★ 留意细节
为医院设计建筑的建筑师,应该熟悉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特点和医疗流程,特别是对医疗建筑基本功能有一定了解。任何医疗建筑都有一些边边角角带棱角的部位,如扶手、墙角等等,设计师就要考虑对这些部位做一些细部处理,以防止就医者和患者撞伤或碰伤;又如,设计里用了玻璃的部位或家具,那就必须要保证这些玻璃在应用时要打磨,不能有棱角;再如,病房里的护士站,在设计时要认真考虑护士站的位置,和如何优化护士的护理半径等等。
★ 理念超前
建筑设计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世界医学建筑科技发展水平,并在其所设计的医院建筑里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节能、环保、绿化方面,要多为医院考虑,让医院建筑设计接受最新理念,与世界接轨。医院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优选设计单位和方案。对设计方案实行国内外大范围的公开招标,邀请各方专家对规划方案和设计图纸反复评审,逐轮淘汰,优选出最佳单位和方案。
★ 设计跟踪
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中有一定距离,因此,设计师一定要做好跟踪服务,并在跟踪服务中不断改进、深化和完善设计成果,为此,要有非常完善的现场跟踪管理制度。医院就此可以制定相应制度,如建立图纸会审、送审制度:每类图纸出来后,组织参建单位和具备审图资质的设计院严格按标准进行审查;建立设计师驻场制度:即要求设计单位委派专业设计师常驻现场,及时解决各类图纸问题,保证一线施工连续进行。
给院长的4建议
医院院长在医院基本建设中应该对哪些方面予以重点关注呢?杨洛渝提出以下4点:
★ 规划稳定可持续
医院要制定自己的长远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建和改扩建,而不要随意建造,这样才有益于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很有可能出现:在A院长执政时,认为S地区应该建住院大楼,而B院长上任后,有觉得该在S地区建个广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大大影响了医院建筑整体和可持续发展。
★ 有限资金有效用
在建楼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抓主要矛盾,把有限资金有效运用。有的医院常常会遇到:资金有限,但却要让大楼外观建的漂亮,又想要大楼里的设备是最先进的。在这点上,最关键的还是要实现大楼功能的优化。如D建筑是34层的高层建筑,最需要的是垂直交通要快,那么就应该选用最好的电梯,其他设备,如外墙的装饰材料等,就可以用一般的材料。院长要学会运用有限资金达到功效最大化。建一座楼,要学会突出其亮点,突出什么,突出哪些,则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最大需求以及就医人群做准备,以发挥最大功效。总之,要抓主要矛盾。
★ 功能需求要协调
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搞改扩建工程建设,常常有院长碍于经费有限,所以在设计时,病房楼和医疗用房建的很多,而对工作人员功能用房考虑很少。这样做,有待商榷。如果工作环境很差,势必要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和工作状态,进一步也会影响到医疗和护理患者的效果。因此,医院在建造医疗大楼时,要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到就医者和住院患者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把主要朝向和主要大开间留给就医者和患者,也要配置齐全医护人员的工作用房,如值班室、工作室、洗澡间、卫生间、处置室等等。
★ 节能减排不可少
医院是个耗能很大的地方,院长要尽可能在建筑材料和设备上,采用节能的材料和产品,并在细部设计上予以优化,从而使医院各项硬件的成本降到最低。如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的空调冰蓄冷设备,每个夏季可节省电费约69万元,4年收回多投入的经费;通风空调排风余热回收装置,将排风中60%以上的冷热量转换给新风加以利用,每年节省冷热源费约30万元,4年收回该设备的全部投入;最新型的节能离心式变频冷水机组,提高能效35%,每年节约费用约14万元,在2年内收回成本;最新的冷凝器全自动不间断式的清洗系统,提高了机组动态换热效率,每个夏季节省电量73万度,节省运行费用近60万元,在3年内收回全部投入。再如该院正在建造的内科大楼,为加强大楼节能效果,减少日照西晒,除在首层大厅上空设置内机翼遮阳外,对内科大楼西侧主立面玻璃幕墙采用贴膜或室内增加遮阳帘等方式,强化内科大楼节能设计。另外,将内科大楼外墙保温材料由岩棉板改为挤塑板,达到方便施工、确保外墙保温效果的目的。
杨洛渝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部长。在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院长期间,曾主持该院共计16万㎡外科大楼、科技文化中心、营职楼、经济适用住房等项目新建,完成9万㎡的烧伤楼、内科楼、康复楼等项目改扩建。2005年调入解放军总医院,深入一线直接领导建设了总医院“十一五”建设规划的一期工程,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6.33万㎡,总投资20.75亿元,其中最大的单体建筑11.8万㎡。另外,他主持的二期工程8个项目,部分已于今年“十一”相继投入使用,其余项目按照计划正在加速推进,预计2010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