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最大的风水煞气


  警惕生态环境恶变对国民健康的严重影响 

 
        曾祥裕(赣州风水养生堂 QQ421184777,电话13766307454)
 
    当下的生态环境恶变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追根溯源,过度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危机和生态灾难的原因之一,化工能源日趋稀缺和污染严重,导致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
    
    当国人对气候变暖对生活的危害觉得还很遥远的时候,从去年春天开始频现的雾霾黄色预警,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天津、西安、郑州等地拉响,有人戏谑中国处于“十面霾伏”是状态。
 
    雾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的联系,霾则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通常湿度大于90%称之为雾,湿度小于80%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之间则称之为雾霾。
 
    人们对雾霾的感受是起先是认为生活的天空变得昏天黑地,出行不方便,然后听了专家的介绍才知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警告,它比非典可怕得多。他说:“雾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是呼吸系统,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造成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我想不但是人们感受到的咽炎、鼻炎、或者眼睛的疾病,现在从更长远的考虑,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因为大气污染这些东西是整个环境,跟外环境、内环境相关的,这个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考虑隔离,可以用各种办法,但是大气污染、室内污染是任何人都都跑不掉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呢?国家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官员江建说:“整个污染应该说是我们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多年积累下来的,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机构和产业结构造成了这种污染,应该说非一日之寒。”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形成雾霾的天气有四大原因:第一、大气污染排放负荷巨大;第二、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第三、机动车污染问题突出;第四、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了污染的持续积累。”
 
   面对人类生态环境所遭遇的危机,反思一下人类的行为方式,就是对天地无敬畏心、无恭敬心的报应。当下天灾人祸的频发,天天在上演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悲剧,固然有“天然法则”(如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力)的原因,但很大原因人“自作孽”的成分。商王太甲说过这样的话:“天作孽,犹可违(躲开);自作孽,不可逭(逃避)。”(《尚书·太甲中》)意谓天降灾难,尚可逃避;自取祸患,不可逃脱。而今人类所经受的一些灾难,谁能说与自己盲目引进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无关呢?又何尝不与乱垦、滥伐、狂建等“自作孽”行为有关?
 
    中国自古至今《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指导着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形成的居住环境的风水观,盛行于世。今天让我们从易经思想和风水视角解读气候变暖和雾霾的负面影响,格外有意义。
 
   上述环境变化对住宅环境风水格局必然产生影响。媒体常报道,山体滑坡导致楼房淹埋,家毁人亡 、居民区因周边工厂排除有毒气体和毒液导致中毒死亡的事件以及云南等地出现癌症村的报道......
 
   这类因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将由一代代人以负出健康来承担。
 
   所有这些悲剧都是人类盲目扩张财富,贪欲过盛,糟蹋地球家园的结果。
 
   归根结底又是无视“天人合一”祖训的结果。
 
   痛定思痛,我们有必要重温《易经》,它把世界分成天、地、人三大类。“天”既是风雨雷电云等自然之象的统称,又指能觉知人事的有意志的神灵,含义多样;“地”的基本含义即山川河流,草木荒原等土地之象的统称,亦隐含与神意之天相对的鬼神之意:“人”既指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人身。又指与人相关的一切人事活动。天、地、人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感应。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对天地有敬畏心,对万物有恭敬心。我们始终要明白这一点: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缘(遵循)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韩非子·解老》)而今强调科学发展、生态发展,应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但我们明白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就要我们反思一下自身的行为,切不可为追求短暂的物质文明,而丢失了理性开发。惨痛的教训已警醒告诉我们: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应有序开发,不可功利心太强,如果人类违背了人类自然规律,一味贪婪地索取,肆无忌惮地糟践自然,那也必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所以,,扭转生态环境恶变,不仅是政府要管的事情,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当下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做好我们应该也能做好的事情。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了全世界的共识,对我国来说,以大量消耗能量资源,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能再延续下去。经济转型时代的到来,虽然会影响我国的GDP的增长速度,但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国民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结合自身的国情,痛下决心,走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益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为促进人类文明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曾祥裕将主导5月24日的杨公风水学习班,名额有限,有兴趣者从速报名。联系方式:电话13766307454,QQ421184777。曾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