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存在“青春期逆反”现象?
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其实,个人认为这种并不是必然的,而且我们把孩子的不顺从就简单地贴上“逆反”这一贬义的标签是否合适?这就好比,古时农民起义,朝廷把这些个不顺从的百姓统称为“刁民”,但最终有些“刁民”还做成了皇帝呢,你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说,它却是合理的。这种事情怎么解释呢?从当朝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农民起义军不听话要造反(就好比孩子的逆反)当然是“刁民”,但俗话说得好,“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朝廷为什么从来就不好好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地做到了爱护这些普天下的子民没有呢?
所以我们做大人的也要明白,到底是孩子故意的为了挑衅大人而真地逆反呢(其实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孩子作为家庭的弱势群体,冒着和父母作对的风险还是蛮大的,什么不都得靠着父母啊),还是不少为人父母不懂得什么是真正地对孩子的沟通和尊重呢?长期的错误积累从而导致家庭出现了“农民起义”的现象,即所谓的青春期逆反的说法。更多时候,我倒认为往往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发展心理而造成的错误认知。所以,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特定的“青春期逆反”。
孩子总要长大,就看我们作为父母的一直打小是从何种角度去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其实与社会人际交往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大人在人际交往上在对待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时也经常爱自以为是,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多认为是别人不对或凡事太苛求,那朋友和同事同样也会对咱们“逆反”的,为什么父母对外人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起码交际规则,而对孩子就不懂得呢,反倒贴上了“逆反”的标签。所以,我认为那些愿意诚心地学习教育方法和懂得尊重内涵(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地父母的家里,是不存在所谓“逆反”青春期的孩子的,因为父母知道在什么年纪以什么恰当地方式与孩子沟通。这样家庭的孩子也应该是成熟和懂事的孩子,而不会成长为一个“愤青”。
父母与青春逆反的孩子沟通对策:
一、不要抱有成见。预想青少年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的父母实际上是在挑起这种情绪。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走上歧途。父母反应越激烈,越过分,孩子们就越会坚持己见;父母若强行压制,那么一场大冲突在所难免。
二、保持作为家长的地位。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但这种友谊不应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应是一名船长,你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向的仍是你。
三、把握重要问题。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划脚,这只能使孩子们反感。你儿子留了披肩发或是你女儿用了一种新的化妆品,你最好还是把这当做一种无害的时髦而予以接受。
四、不要盲目责怪孩子。有时,看起来"逆反行动"是针对你的,但实际上也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五、建立统一战线。孩子有时会更喜欢两位家长中的一位。一位父亲也许会为女儿的亲密行为而"硬"不起心肠,并允许她享有母亲所反对的"特权"。同样,当父亲要为某件事而斥责儿子时,母亲也许会为儿子辩护。对孩子的不同态度会导致父母之间的冲突。因此,在处理孩子的某个问题时,你应同你的爱人多商量,决定你们在哪些方面互相让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你们的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八原则:
1.关爱原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
2.民主原则。做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充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快乐原则。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制造压力。
4.兴趣原则。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们的兴趣本身不坏,就要努力为
他们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5.鼓励原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要多留心小孩的长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6.游戏原则。父母应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乐和游戏,使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并增长才干。
7.宽容原则。父母要善于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8.信任原则。要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