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宜城历史美酒
( 魏平柱 )
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有一首诗,以“竹叶酒”三字为题。其诗曰:
楚人汲汉水, 酿酒古宜城。
春风吹酒熟, 犹似汉江清。
耆旧何人在, 丘坟应已平。
惟余竹叶在, 留此千古情。
诗中所咏,正是宜城美酒。“竹叶”乃酒名也,又称“竹叶杯”。《太平寰宇记》载:“山南东道襄州宜城出美酒,俗号竹叶杯。”除苏东坡外,宋代还有不少诗人吟诵过宜城酒。司马光在《答张伯常之郢州途中见寄》诗中写道:“酒饮宜城美,歌闻白雪高。”又在《再和伯常见寄》诗中写道:“诛茅宋玉宅边人,知醉宜城几瓮春。”刘攽在《宜城酒》诗中写道:“九酝宜城酒,人传岘首碑。古今情不别,更问习家池。”还有孔武仲,他在《阁下观岘山图》诗中写道:“骑驴经去自可到,犹愈飘摇西游秦。剩沽宜城醉其下,日夕倒载望冠巾。” 还有邹浩,他在《 简君瑞觅竹叶青》中写道:“通道三杯如李白,解酲五斗似刘伶。尔来心渴鸭头绿,应许沾唇竹叶青。”还有彭汝砺,他在《奉诏正中》中写道:“槎头鳊熟物且旨,竹叶酒清人可思。临水登高终日待,此心只有楚山知,”
宋词中亦不乏吟诵宜城酒的佳篇。晁补之有一首《调笑·大堤》词,词前有一首诗为引子,其中有句云:
“踏堤共唱襄阳乐, 轲峨大艑帆初落。
宜城酒熟持劝郎, 郎今欲渡风波恶。”
其词为:
“波恶。倚江阁。 大艑轲峨帆夜落。
横塘朱户多行乐。 大堤花容绰约。
宜城春酒郎同酌。 醉倒银缸罗幕。”
还有周邦彦,被称为集大成之词人,他有一首《虞美人》写到宜城美酒。词云: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
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宜城酒不仅宋代驰名天下,追溯历史,早在汉代即享誉天下。东汉著名学者郑玄在为《周礼》作注时,就引用了宜城酒典。他在为《天官·酒正》中“泛齐”一语作注时说:“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宜成(城)醪矣。”可见,宜城酒在汉代已是名酒。到三国时期,曹子建写了一篇《酒赋》,赋中有句云:“宜城浓醪,苍梧漂清。”所谓“醪”,是指酒味醇浓而甘甜。
晋代张华有一首乐府诗《轻薄篇》,也写到了宜城酒。其诗句云:
“苍梧竹叶清, 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 素蚁自跳波。”
诗中所言“九酝”,是指这种酒要经过多次酿造才能成功,其制作周期比较
长。《西京杂记》说:“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
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酝,一名醇酎。”从正月初一到八月方成,其酿造
时间不谓不长。“醝”指白酒,但从“浮醪”二句看,又似乎是米酒或是黄酒。
南北朝时期,宜城酒仍然持有名品地位。梁太子萧统(昭明太子)有一首《将
进酒》的诗,是这样写的:
“洛阳轻薄子, 长安游侠儿。
宜城溢渠盌, 中山浮羽卮。”
萧统的弟弟萧纲(梁简文帝)为晋安王镇襄阳时,曾赠宜城酒给安北功曹史
刘孝仪,刘孝仪为此写了一篇《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其文曰:
孝仪启,奉教。垂赐宜城酒四器。岁暮不聊,在阴即惨,惟斯二理,总萃一时。
少府斗猴,莫能致笑;大夫落雉,不足发颜。忽值瓶泻椒芳,壶开玉液,汉樽莫遇,
殷杯未逢。方平醉而遁仙,羲和耽而废职。仰凭殊途,便申私饮;未瞩垒耻,已观
帻岸。倾耳求音,不闻雷击。澄神密胝,岂觌山高。愈疾消忧,于斯已验。遗荣忘
贱,即事不欺。酩酊之中,犹知铭荷。不任云云。
刘孝仪在启中除向晋安王萧纲表达谢意之外,其主要内容在于说明宜城美酒
饮用之后的神奇效果。当百无聊奈、阴森惨淡之际,,“斗猴”、“落雉”之戏皆不
能使人欢愉,唯有“瓶泻椒芳,壶开玉液”,饮几杯宜城美酒,便可以“愈疾消
忧”、“遗荣忘贱”。
此外,萧纲还写了一首《乌栖曲》。诗中说,是因为宜城酒香让他勒马不前,
栖宿酒家。诗中写道:
浮云似帐月如钩, 那能夜夜南陌头。
宜城酝酒今行熟, 停鞍系马暂栖宿。
隋唐时代,宜城酒仍然为诗人所钟爱。《隋书·孙万寿传》载有孙万寿的一
首诗,诗中有句云:
祓除临灞岸, 供帐出东郊。
宜城酝始熟, 阳翟曲新调。
初唐诗人,宋之问在《宋氏宅送审谏议》诗中写道:
樽溢宜城酒, 笙栽曲沃匏。
露荷秋变节, 风柳夕鸣梢。
盛唐诗人孟浩然在《九日怀襄阳》诗中吟道:“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在《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诗中吟道:“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又在《岁除
夜有怀》诗中吟道:“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由此可见,孟浩然是
非常爱喝家乡宜城美酒的。还有王维,他在《过李揖宅》诗中吟道:“一罢宜城酌,
还归洛阳社。”博导王达津教授在注解中说:“汉晋宜城在今宜城南,县东一里有
金沙泉,造酒极美,向以产美酒闻名。”还有中唐前期著名诗人戴叔伦,他有一
首《汉南遇方评事》诗,诗中写道:
“移家汉阴住, 不复问华簪。
赊酒宜城近, 烧田梦泽深。”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送卫功曹赴荆南》诗中写道:“碧云愁楚水,春
酒醉宜城。”又在《送衡阳归客》诗中写道:“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长。”晚唐著
名诗词家温庭筠,有一首《常林欢》诗,开篇即写宜城酒:“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
绿鸭鸣咬咬。”韦庄在《和元秀才别业书事》诗中写道:“莫饮宜城酒,愁多醉易沉。”
由此可见,唐代诗人是更爱饮宜城美酒的。
明、清时代亦不乏咏宜城美酒的诗章。明英宗朱祁镇在《赐襄王瞻墡襄阳四时
歌》中写道:“适情细烩槎头鳊,洽欢满泛宜城酒。”著名戏剧作家汤显祖在《贺马
母王恭人六十寿序有歌》中写道:“望楚山兮星汉浔,出曲隈兮玉女临。……宜城酒
清如汉波,兰堂载笑慈颜和。”宋筠在《晚宿宜城》诗中写道:
“襄山犹在望, 鄢水又停车。
才酌宜城酒, 还寻宋玉居。
放怀微酒后, 适应朗咏余。
茅店三更月, 清光入牖虚。”
吴伟业(梅村)在《襄阳乐》中唱道:“大堤花,檀溪竹,襄王归就章华宿。高
斋学士宜城酒,江皋游女铜鞮曲。”王士祯在《估客乐》诗中写道:“盘鲙槎头鳊,杯
泛宜城酒。”
其它典籍,如李肇《国史补》在“叙酒名著者”条下云:“酒,则有郢州之富
水,……宜城之九酝。”《通典·食货》亦有“宜城其地出美酒”的说法。总之,宜
城酒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简直可以写一部酒史,很有重新开发的价值。
(本文原为拙著《临汉文史考析》中的一篇,有补充修改;潘世东转载于魏平柱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