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改革的初衷并不是现在的结果!
-----一位早年参与多项改革研究的老领导在我老家参观后的感慨!
汪华斌
有位老领导病了,我去探望;他竟然与我说起了我老家的事。他说他到我老家鄂州市去过,见到现在竟然由中国核电集团在这里进行开发而不解;你一个核电企业不去发展自己的核电,而到这里进行整体性的土地开发;因为连鄂州区的政府搬迁都由这家企业进行。他说如果当年的改革就是要所有的企业搞房地产,那么我们的改革从开始就应该是错了。他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应该从1958年算起,而改革开放后只不过是改革的力度大了很多而已;因为任何人都不应该忽视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探索阶段。
他说当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就是有资源最大化与优势最大化的推断,所以国有体制实际也是有自己的特定优势;只是因为我们政治与经济从来没有分离过,所以政治影响经济从而使大家真的认为是国有体制出了问题。正因为如此,当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最开始设计的目标是经营者市场化;从而实现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国有企业通过经营者的市场化而真正使国企进入国际市场。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国有改革竟然造成经营者不市场化,而是将国企的老百姓市场化了;从而才造成我们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市场化,结果使国有企业成为中国腐败的第一个舞台。他说如果当年真的实现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市场化的话,那么今天的国有企业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说中国制造覆盖全世界应该也不是大话。然而正因为用人的方向性失误,竟然造成国有企业只能依靠垄断而生存;更重要的是国企打着多元化的幌子搞房地产,这难道不是改革的悲剧吗?
此外他说农村改革也与当初的设计大相径庭,当年是想通过分田到户后发现专业户;从而实现土地整合,形成真正的农业专业户。目的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目标。谁知这样的改革设计在全国没有出现楷模,反而使大家以为农村建设就是引来老板承包的概念。最后在农村干部的误导下,农村专业合作社竟然也没有出现;因为试点单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都生存艰难,从而使大家对农业失去了信心。再加上房地产对农业的诱惑,从而使我们的农业经济改革也没有进入原来的设计轨道。所以他说我当年积极为家乡引进项目的理念实际就是当年农村经济改革设计的步骤,可惜的是农村干部没有这样的眼光而失去了机会。他说现在从城市到农村全部是不可收拾,所以想走原来的改革正道也不可能了;因为现在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其实都不是原来设计改革的结果。他说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整一代人的观念问题;因为现在城市是房地产经济,而农村竟然还是房地产经济;这就是与当年改革初衷大相径庭的地方,从而使我们很多领导改革的风云人物并不是值得后代敬仰的人,而应该是愧对子孙的人。因为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源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消耗光了,而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是叫他们自谋出路而已。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改革的初衷是这么科学,而改革的发展却出乎意料之外;如我们的国有企业本来应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分红的资源,谁知最后竟然成为谁占有谁就是股东的概念;从而使我们这全民埋单的资源变成与全民无关的舞台了。所以我们这些国企下岗的人一直耿耿于怀,因为我们即没有得到全民资产的补偿;也没有得到全民利润的分红,好像将我们这些人自谋出路就是改革的目的而已。至于农村同样也没有逃出这个法则,卖土地的钱被各级政府分了;而农民除了当年的青苗费外,剩下的就是今后要自谋出路了。如我老家农村就是如此,土地改革时我们村实际拥有田300多亩、地300多亩、山林300多亩;而经过这些年的改革,现在仅剩田不到50亩,地不到80亩;山林没有了。更重要的是这些消失的土地并没有使老百姓致富,除了通公路与自来水外;村民没有分过一分钱,这就是现在农村干部留给子孙后代的政绩;既没有钱,也没有经济实体;不知道这土地是如何彻底消失的,但农民都知道子孙后代也只能自谋出路了。
我们知道土地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的领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早已被认定是农用地的改革成果。最开始农用地政策一开始是10年不变,后来是15年不变;再后来又是30年不变,而到2008年则明确为长久不变。然而长久不变的土地却能够被各级政府理直气壮地卖掉,所以不变的只是农民的身份;而资源却早就被政府强制性收回去了,所以农村改革也与城市一样叫老百姓自谋出路了;这就是中国城市与农村改革的共同点。
看来改革不仅仅是顶层设计的问题,而是应该有有具体、明确、持久的目标;不要轻易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这是使很多改革变样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本来改革应该是使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工业或是农业都能进军世界的;而现在却都只能叫老百姓自谋出路。我无法评说现在的改革结果,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的老百姓肯定欢迎那种不叫老百姓自谋出路的结果;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关键。然而可惜的是一步总迈不出去,所以只能叫老百姓自谋出路而迈向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