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宁陕县


 钟灵毓秀宁陕县

———写在宁陕县旅游文化专集《山水一方》发行时

陈伦宝   邹成燕

 

    巍巍秦岭南麓,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那就是风光旖旎,集秦风楚韵于一身的宁陕县。
这里,山雄水秀,如诗如画,林茂洞幽风光迷人。清泉、曲溪、碧潭、飞瀑异彩纷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片神奇的土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物华丰茂,人杰地灵。
这里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天然分界,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和世界珍稀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境内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红豆杉遍布全县各地,植物药材925种,驰名的有秦岭党参、猪苓、天麻等。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珍贵鸟类36120余种。兽类60余种,是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四大国宝荟萃之乡。
    这里,山美水更美。3678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流域面积在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120多条,形成了长安河、汶水河、蒲河、池河、旬河五大水系,是长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调节古都西安等毗邻地区生态环境的“一叶绿肺”。
这里,西通巴蜀,东达鄂豫,毗邻西安,地处商洲、安康、西安、汉中四市交汇处,自古是交通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汉唐时期,著名的子午古栈道贯通南北,故此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惊心动魄,气势恢弘的历史剧。
今日宁陕,210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贯通全县,北连西安,南通安康、汉中、巴蜀,把宁陕与大中城市连为一体,形成半日经济圈。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秦岭在宁陕更显出独特的区位生态优势,令世人想往、探秘。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增效益,基础设施围绕旅游上项目,管理围绕旅游上水平,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的工作格局。全力开发秦岭山地度假风景区,旬河漂流风景旅游区,平河梁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城隍庙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十里长峡自然山水风景区。近年来,先后引进旅游开发项目32个,引资20.7亿元,以西汉高速为主轴的“六大景区”建设相继进入实质性开发,部分景点已投入运营,对县城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07年底,全县发展板栗、核桃园27万余亩,产量达到2000吨,袋料食用菌1400万袋,产量2800吨以上,畜禽6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5000吨。相继建起了秦宝农产品公司、正旺食品、长春酒厂和豆制品加工企业,推出了以食用菌、山野菜、生态保健酒、豆制品、蜂蜜为主的绿色食品。水电矿业开发应运而生,饮食、酒店、农家乐和商贸企业支撑当地经济“半壁江山”。
    宁陕四季景色迷人,春天百花吐芳、万紫千红;盛夏万木纳翠、林海苍莽;深秋万山红遍果实飘香,隆冬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宁陕交通便利,电力充沛,通迅快捷,民风淳朴,服务热情,配套设备齐全,文化生活丰富,土特产品物美价廉。
    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依托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抢抓历史机遇,奋力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力争用35年时间,全县建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际5A级景区和44A级景区,使之成为集自然精粹于一身,融生态观光,度假休闲,科学考察,康娱购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目前,正加紧改善城乡面貌,新建一批高档宾馆和具有陕南特色的农家乐,挖掘地方文化,丰富地方小吃和娱乐项目,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欢迎外地客商来当地开办旅游实体,以崭新的面貌,请进八方游客。

(作者分别为:中共宁陕县委书记;宁陕县人民政府县长;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