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接待群众不能一“接”了之
党代会代表定期接待党员和群众,是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地方,少数党代表在接待党员和群众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坐坐班,接待党员和群众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后续工作,有的甚至连记录都不做,只与来访的党员和群众寒暄几句、敷衍了事、一“接”了之。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党员和群众找到党代表反映问题,是信任,更是期待。党代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直接代表,要能够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绝不能不当回事,一“接”了事,不但寒了百姓的心,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漠视,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
要立足于“办”。党员和群众向党代表反映问题,是为了让其帮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党代表接待党员和群众,要想方设法帮助对方排忧解难。既不能对群众的诉求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也不能将矛盾上交、问题截留。接访,更要“结访”,要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理事情,不能让群众再跑第二次腿,必要的时候,要变群众跑腿为代表跑腿,让群众多得实惠、少受罪,不能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但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事情仍然难以办结。
要习惯于“常”。联系服务群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长效作为。党代表接待党员和群众,也必须经常化、常态化、制度化。党代表要定期到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小组去,不能让党员和群众看不到代表“人影”。代表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代表履职尽责,起码在时间上要保证。党代表要将定期接待党员和群众摆上重要位置,不能借口工作忙、事情多,而少去或不去,对群众作出的承诺要严格兑现、坚决做到,绝不能“打白条”、“放空炮”、“瞎扯淡”。
要主动去“访”。党代表定期接待党员和群众,是应该的;党代表主动到群众中去,变群众“上访”为代表“下访”,更是必须的。党代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的家门口去听真声音、真听声音,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另外,要建立网上党代表工作室,主动接受网友咨询,并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新工具,开展网络问政、网络理政,让党旗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代表,是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其名称不是所谓的政治荣誉,而是肩负着更为艰巨的对党负责、为民尽责的责任。明白了这一点,党代表接待党员和群众,就不会一“接”了之。
(倪洋军)
党代表接待群众不能一“接”了之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