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情人节,笔者居然去上课,并且是连续上几天。笔者教书无什啥奇,是次不是教,而是学,更加是自掏腰包。
自离开校院后,只曾于2002 年到中文大学的行政人员短期课程「玩」了几天,一来是趁高兴,与友侪玩上学;二来是与阔别多年的恩师陈志辉教授在课堂一,已经有八年没有踏足课室。
由Hong Kong Venture Capital &Private Equity Association 举办的Private Equity Fundamental Course 私募基金基础课程,笔者畅游第一天后,有如下感觉:当日课程非常精密,由二时半至五时半,共有六位讲师讲课:(一)简介及初创期投资概况;(二)创业家成功因素;(三)投资者如何筛选;(四)尽职审查及估值;(五)谈判及条款文件;(六)后期投资及撤出。
每位高手只可以讲25 分钟及5 分钟接受提问,在教学来说,是一场MissionIm 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务。笔者自幼是管理学痴。但世界踏入90 年代,开始急剧转变,在这次进修之中,笔者清楚看到,改变世界、改变中国、改变知识。其实这班是新世界资本传教士,再不玩那些痛苦累积财富,或上几代创业家那些什么悭俭、累积,反而走智慧博彩,用或然率,结果就算是九死一生,仍有胜算,始为风(险)投(资)。
一业务两商品
Venture 此界别在中文上第一个错误是什么?就是将venture capital译作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总令中国人联想起种子及天使投资,令外界憧憬有「天使」会给一笔钱创业者从零开始,国内人在此认知上并无犯错;而另一个香港大错是将governance 译作「管治」而不是「治理」,与「management」管理有所混淆。
但以上两宗都是小事。20 年前,替市场学会请《经济日报》的麦华章演讲,市场讲4Ps,笔者要求他讲8Ps,因为报纸是两个连体商品,A 商品是B2C 的报纸,现卖6 元,是第一组4Ps; B 商品是B2B,是报纸广告位,是第二组4Ps。
但现在免费报甚至iphone 报,B2C那组4Ps 自动消失。但这两种商品的二元性并未消失,反之是所有企业的朝圣不归路:旧中国的企业,股东收息,员工收薪金,或加上花红,是个一元性企业。
过去30 年,香港第一代西式企业出台,几乎全犯了东家出柜(大股东当掌柜╱CEO)之禁,比晚清的水平还要低,山西银号东家早已不当掌柜╱CEO。
私募进军香港于1990 至2000 年,不甚了了,但随2000 年后,基金投资者死于科网者不少,但另一堆企业家依赖中国市场的可壮大性(scalability),将企业壮大及令投资者大赚,中国经济因而起飞。笔者亦由1995 年已开教国内企业成立自身的直接投资基金(包含风投私募),形成新一代的二元性企业,既卖产品,又卖公司股份。
直投学待进化
在学术上来说,直接投资者,无论是在前期风投,后期私募,彻底革命了商学,商学本来是一种「上而下学」,管理人怎样向下管束不同阶层之员工,到公司治理学出现是「下而上学」,成立董事局,设立非执董、独董,满足机构投资者,以安其心。
但内外分裂,则始于直接投资出现,从此企业本身演化成商品,有卖股份者,有买股份者,所谓投资尽职审查、「刁」流量等等,其实是股份购买名词学。
由于购企代表,大部分是财务会计出身,用的词汇尚在财务会计侏罗纪、恐龙痕明显,例如Discounted Cash Flow折让现金流的估值法,仍非常会计化,直投经理口中虽然说投资成功是靠:(一)管理层;(二)管理层;(三)管理层,是成功最关键,但观人相人的科学,未有明显开发。
至于股份销售学方面,只是集中在少数高层,很多旧式创业者在此问题上有很大精神分裂,因为愿乡,缺乏安全感,并未进步至犹太人那种创业因为要出售的情操,一旦失去拥有权就不安兼无生趣。当要上市,卖25%股份之际,心理上是不情愿,欲拒还迎地「内而外」,上了市后又走回头路「外而内」,阻碍资本发展。
若何鸿燊有眼光,早日将澳门整个饼扩大,自己制造内部竞争及分裂,以不同家族成员,或连手其他富豪多开赌场,增加花样,不致到要开放赌权,才出现金沙(1928)、永利(1128),自己才赶紧衍生了个新葡京及新濠(200)。
专业创业者,在21 世纪来说,应该自行创业后再帮其他人创业,而不是用自己过瘾或留给他人破败,纯自己过瘾者只配称业余创业者。
虽然科技不断进步,但距离股份是用来卖的概念仍落后。商界要能正视这个Commercial Science 2.0,买方──直投者应从会计学进化至真人本学,将购买为成功元素,与人性本质链接。卖方──创业者能以卖为本,令其作品(一)透明;(二)知识化;(三)可以传承壮大,将售股份艺术市场学化,继续在中国这个「经营为务虚,套资为务实」的大商海,继续游戈。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