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原宿和西日暮里,电铁站的人群,行色匆匆,每个人都像是战士,为生活而战,为未来而战。可事实呢,也许不是这样的。听教会的姐妹说,日本是一个较为平均的国家,不富裕的家庭,在很多方面都有补贴,生存的压力其实不大。路过的几个房屋租赁,一个小套间约莫20多平米,月租金5.5万元,比上海贵2倍,比合肥贵4倍,可东京人的收入要比上海高4倍、合肥高9倍,这样算下来,租房压力小很多。当然,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留学生而言,租房子压力大,毕竟手头没什么积蓄。而且,东京的房价比北京和上海便宜很多,二层楼的独立房屋,有停车的地方,勤快点的,还能鼓捣一个袖珍花园。安静整洁的巷子,仿佛青岛八大关附近的慢时光生活,惬意极了。
日本只有流浪汉,没有乞丐。大阪的道顿堀河岸,看到过两个流浪汉在长凳上睡觉,其中一人,着装混搭,显然从不同地方捡来的,可脚上的皮鞋干干净净的,脸上的表情,也是放松的,丝毫没有沮丧和落魄。还发现一个拾荒者,在大阪街头的垃圾箱里找空瓶子,30多岁的样子,衣着看上去像一个上班族,手中拿着一个干净的大袋子,一副专业从事空瓶回收的模样。在东京上野站前,夜间有一个流浪汉,展开两个纸箱,围住一小截栏杆,做成一个临时睡觉的窝,随身的用品,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窝棚内,毫不干犯过往的行人。第二天路上,再次路过此地时,纸箱不见了,地上没有一点垃圾,大概是出去云游了。一个贫富差距不大的社会,不想工作的人,也能照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游走在城市之间,他们不必装可怜做乞丐,吃的、用的,随处都能免费得到,尽管一无所有,可一颗的自由的心与一个完整的尊严,不会被他人或社会剥夺。看一个社会的幸福程度,光看女人和儿童,那是不够的,看看流浪汉、残障人士和孤寡老人,那才能看得透彻。
东京地铁的座位,绒布面料,里面的海绵或衬底很严实,刚坐上去,有点搁着屁股,过一会儿,还蛮舒服的,像是坐在宜家的造型塑料椅子上的感觉。空调,装在座位下面,风出来的挺柔和,没有上海地铁直吹脸面的霸气。两边车厢上端,都有一个液晶显示屏,交叉出现日文、英文和中文的字母,整个线路的临近站点也会随之显示,乘客做错站的可能性就降到最低。JR山手线,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电铁到站和离站时,都会响起,加上各线路的车厢颜色均是唯一的,每坐一次,都有跟老朋友会面的亲切感。
东京消防厅的上野消防署,墙角的土豪金消防栓,拉风的紧。橱窗里,发布着招聘广告,防暑小贴士,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关心民众,这才算得上是服务性政府机构。昭和通的7-11便利店,门外的四个消防栓是土豪银的,整齐地排列在一个不锈钢框内。
小型的多层立体车库,在东京和大阪随处可见,每个停车场规模都不大,可位置方便。东京的停车费,30分钟只有200-300日元,比起大阪的500元还要便宜很多。不少住户的一楼,都有专门的车库,或简易的停车地面,没有碰到什么小区,都是一户一楼的。马路上乱停车,没有发现过,就连摩托车和自行车,都遵守交通规则,只是在池袋的SUNSHINE CITY附近,偶尔发现几个乱过马路的。车子让人,车辆很少变道,大车不欺负小车,几乎没有按喇叭,只在下班高峰时,在上野站看到一个警察指挥行人过马路。路上的轿车,丰田、本田、大发居多,雷克萨斯等日本高端车看到的较少,进口品牌更是凤毛麟角,有宝马三系和Z4,它们的出现,显得有点突兀。车型整体偏小,也就是四个轮子的移动交通工具,大不必过于讲究。一些在我们看来很土的车型,大量存在着,有些还带有较为浓厚的卡通模样,就连自行车的样式,也是国内80年代的28款。电源插座、开关、灯具,也都是工厂款式,安全耐用为第一要则,至于花哨那没有必要。
7月6日,礼拜天,我们一家最重要的主日崇拜,这次正好轮在东京,我们选择在西日暮里的一家华人教会的下午场礼拜。于是,上午我们去参观著名的原宿教会。出了电铁站,顺着热闹的竹下通街道,时不时瞧着手中的GOOGLE导航,我们走进了道路高低起伏的小巷子,感觉像回到了青岛八大关,日式风格的两层楼,颜色呈褐色,线条构造简单,绿色植物点缀在狭小的边角处,有情调的主人,还会营造一小片枯山水,白色的石子,铺满一小块池子中,没有水,旁边会有绿色的盆栽植物,禅味十足。电线杆四处挺拔,很奇怪,日本这么讲究,为什么不学国内城市,把各种电线和通讯线埋到地下呢?漂亮的住房,被那么多电线杆、变压器、电线给割裂了,像是蒙上了一层粗粗的蜘蛛网,风景基本被破坏了。
来的真巧,今天是原宿教会110周年纪念日。教会的外形,似是风吹弯的布幔,曲线坡度大,侧面立着高高的方形高塔,方圆之间,尽显设计者的创意。走进教堂内,一片独特的天地尽情地展现在眼前。多个弧形的水泥框架,外面罩上偌大的玻璃外壳,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位置上有规律的留下影子,时光变迁的沧桑感,纵使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主日崇拜里,也会给信徒留下光阴似水的紧迫感。此生的匆忙,若没有信靠主,那里又会存着永生的盼望呢?
会众不算多,上年纪的老人居多。唱诗班也是老年人组成的,他们在二楼的一个凹进出延长,管风琴的奏鸣,仿佛带入了中世纪的古老时光。声响系统做的很专业,一个角落里出来的声音,均匀地分布于教堂各个空间,他们似乎就站在你的面前演唱。助理牧师,一个很帅的中年男子,主持今日的仪式,牧师则是和蔼的中老年男子,他的声音低沉果断。可惜的是,整个布道都是日语,我们只能靠者手中的仪式进程单,边听边猜。
原路返回原宿站,还是乘坐JR山手线,到了北边的西日暮里站,出站后走了几分钟,就到了日暮里华人教会。主日崇拜下午1点半开始,我们早到了20分钟,一开始进入的房间,约莫20多个老太太,我们以为是华人,可一接触,才知道她们是日本人,上午的主日崇拜结束后,估计在这里吃的中饭,然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到1点半左右才散去。
里面的一个大房间,才是华人教会,五个年轻人正在高声弹唱赞美诗,一个小伙子唱的不错,充满激情,不时地拍手并欢快轻舞,让我想到了上海神的羊教会的喜乐崇拜。朴牧师,韩国人,之前在北海道传道,10多年前来到东京。他的中文水平不错,除了韩国人特有的舌头直之外,表达能力很是出色,据说,他的日文也很棒。他在北海道传教时,认识了现在的夫人,也是韩国人,她是教会的司琴。夫唱妇随,令人羡慕不已。
朴牧师布道的主题:以撒,信心的人。以撒充满了对神的信心,每次费尽力气挖了一口井,都会被非利士人填上。在干旱的中东,水井是人和牲畜的生命线,堵塞或占有他人的水井,意义等于宣战。以撒每次都忍让,直到第五次,非利士人强烈感受到神与以色列人同在,主动要求和以色列人立约,互不侵犯,友好共存。看似懦弱的以撒,任由非利士人欺负,从不考虑用战争的手段去打垮敌人,而是因着对神的大信心,不断地去找寻新的活水源,他从不认为水井是自己之力可以挖到的,因为,不可能连着五次都能一次命中。水井得着,靠耶和华的大能,而失去,也定是主的计划,满有信心的以撒,倾听神的话语,心甘情愿地听从并照行。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东西,常常不容他人夺走,我的就是我的,而很少想到而是神的恩赐,给自己或转给他人,都是神的计划,我们岂能做主?与人争吵时,总要争胜,可亲密的关系不在了,输的还是自己。我们的心田,像日益枯干的水井,缺少对主的大信心,就失去了源头的活水源,更糟糕的是,无数的石头还在不断填埋着这口枯井,能出水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主日崇拜结束后,到了小组分享的时候。我们组里的三个姐妹,一个来自沈阳,另外两个来自福建,来日本留学和定居,已有10年以上。在日本,入籍比拿定居权容易的多。她们都不愿意放弃中国国籍,所以要付出更多努力去拿定居权。日本的治安很好,各过各的好日子,贫富差距不大,教育体系也很发达,可她们心里面,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民族情感的纠葛,怎是问自己:若是入籍了,自己就变成了日本人,这样合适吗?而且,每次回国都要办签证,也够麻烦的。反正呆在日本,再想去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念头也很弱,也就不稀罕日本护照签证的便利了。
小孩子在日本的教育,起码身体可以更结实,冬天穿的少,还会喝冰水,体育活动也很多,读书的费用很低,孩子多了,或收入不高,还可以申请到不少补贴。那位沈阳姑娘,极低的血小板症,没花多少钱就给治愈了,日本治疗水平之高,医疗报销比例之高,在一个当初还只是普通留学生的身上,有情有义地验证了。她父母从沈阳来东京,有四个月了,还有二个月就要回去了,他们老两口也是基督徒,心里嘀咕着回去后还能不能适应原来的生活环境。
日暮里华人教会,刚创立的时候,没有什么经费,聚会场地是一家韩国人开的语言学校半租半送的,另一家韩国人基督教会还给了不少经费上的援助。在日本定居的韩国人,人数较多,而且基督徒比例很高,有一家韩国人基督教会,做礼拜的时候,还特设中文翻译,方便华人前往做礼拜。日本人信主的比例,据说只有0.3%,而且,他们也不怎么信本土的神道教,只是在考试、升职等急需之际,前往烧香祈福,算不上是真正的信徒。信仰不坚定,忙着过好眼前的日子,对未来没存有信心与期盼,这是不是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政坛屡翻燥乱的根本原因呢?日本处处学西方,可最重要的基督教信仰,还是没有学来,形似而神不同,日本还不能算是西方发达国家,只能在亚洲阵营里充强国。
上野公园的不忍池,有一方很大的荷花池,环看四周,建筑老旧无特色,这么好的地段,紧挨着一处漂亮的大公园,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又是近邻,怎么就没有房地产大开发呢?闹市周边,节奏突然慢了起来,这也是对上班族的一种免费的心情抚慰。周边,有家多庆屋,糕点(日本人称作洋果子)做的很好吃,价格还有国内一半不到。阿美横町的阿根廷大虾,18个,只要1000日元,价格只有国内三分之一不到,新鲜的很,老板告诉我们可以生吃。买回来煮熟后,虾肉奇嫩无比,鲜的口水来不及滴下来,就连同虾肉一同咽入肚中。500日元一大盒的毛蚶,肉质富有弹性,味道甜润,女儿一口气吃了大半,才恋恋不舍地转战阿根廷大虾。在日本,蔬菜贵的离奇,可买果汁却很便宜,而且,海鲜的价格也比蔬菜低,样样都是新鲜的,尽管放心吃。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这才是文明社会的核心所在。
叶敦明,上海本质企业管理咨询首席顾问,工业品企业营销与管理教练,工业品营销传播网创建者(www.360gyp.com),专著《变局下工业品企业7大机遇》已出版。1994-2000年,在ABB和韩国现代电子任职7年的中高管;2000年以来,在为国内大中型工业品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营销咨询服务的同时,还参与了一家新能源与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的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互联网思维与实业经营态度混搭,期望为国内的工业品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实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