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阪到东京,我们在日本呆了7天多了,中饭和晚饭大多在吉野、松屋等定食屋解决的,这些定食屋相当于日式快餐,三个人一顿饭在1200日元左右,一碗米饭,一个荤菜(鱼或牛肉),一碗味噌汤,盐渍姜条和冰水任你喝,少数定食屋的米饭还可以任意添加。定食屋开的闹市区的偏多,面积在20多平米,中间环岛式座位排列,自动贩卖机放置在入口处,三个服务员动作利索,坐下来不到3分钟,三个人的用餐就全上齐了。
定食吃多了,也就感到腻烦了,不同品牌,同样的味道,生活中的过于标准化,对于换着花样吃饭的中国人,有点感到枯燥。还好,在秋叶原电铁站,发现了卖蔬菜的,花了1300日元,买了一盒蘑菇,三盒樱桃,路过7-11的时候,买到了袋装拉面、酱油和芥末,宾馆的冰箱里,还有昨天买的九只阿根廷大虾,一顿丰盛的晚饭,就可以在房间的小厨房里捯饬。
小蘑菇,若是在国内,不用酱油和辣椒炒,完全没有味道,木头屑一般的枯燥。可我们买到的小蘑菇,水煮开后,捞上来就闻到浓浓的香味,不用放任何调料,好蘑菇就是好味道。切成小块,配上豆芽,放到煮好的拉面碗中,倒上一丁点酱油,就着阿根廷大虾,一顿不赖的晚饭就这么简单成就了。
在池袋电铁站,有卖蔬菜的,切成一个个小块,让顾客免费品尝,生瓜、茄子的味道特别正,一点不比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差。我们国内的工业化,用化肥、农药等工业垃圾,高产目标实现了,可营养和味道都一去无踪影。日本的电铁、道路、房屋、设施、车辆,都是几十年前的偏多,品质做好了,就不在乎年年换花样,蔬菜尽管贵了点,可在国内,即使是农庄有机蔬菜,也达不到如此的水平,再加上日本的高收入,这样一对比,日本蔬菜也算得上价廉物美。
吃过晚饭,樱桃上场,个头跟山东樱桃相近,色泽中度红,有点像缩小版的红富士苹果。嘴里一咬,肉质富有弹性,刚触破表皮,里面的清香味,一下子顷刻而出,原来,好樱桃的味道是这样的。7-11便利店的哈根达斯冰淇淋,小盒装的只要277日元,女儿买了一个抹茶的,我买了一个草莓的,老婆身体不大舒服,只好看着我们吃。国际化品牌,味道与品质的同一度高,与国内吃到的并无明显差异,就是便宜,只有上海价格的三分之一弱,我们一家全部同意,每天都要狠狠地吃上一把。另外一家便利店的BLACK和JACK DANIEL’S,只需821和2139日元,也不到国内的三分之一。以收入一般的日本工薪阶层(年收入300万日元)来计算,生活品质很高,物价水平还是很低的,都说东京的压力大,那是跟欧美相比的,比起国内城市,哪怕就是二、三线城市,日本的住房、车子和食品,品质高出我们几倍,价格只有我们一半,这样的生活,还算不算普通人的乐园呢?
谈完吃的,让老婆大人看了一下上述文字,她笑着说:晚饭好像你做的一样,写的那么细。其实,我只是事前出处主意,事后总结陈述,过程中的操劳,一如既往地由心细体贴的老婆实施的。女儿下半年就上初二了,也成了老妈的小帮手。我常常感叹,一生遇到三个好女人,小时候,能干的妈妈总是想尽办法给我们吃的好一点、穿的好一点,在农村长大的我们两兄弟,进城后回忆过去,总能不断地感到妈妈的用心和爱心。长大结婚后,老婆照顾周到,我就越发懒惰了,信主后,我开始反思,主动承担拖地、擦家具这些体力活,女儿则承包洗碗,老婆的家务担子稍微轻了一些,可她开心的很,一家人的事情,一家人共同分担与分享,这才像过日子的样子。女儿常常取笑我得了老年痴呆,操心我老了以后该如何照顾我,贴心小棉袄,脾气像我,粗暴的外表之下,能感受到别人内心的细微变动。
7月6日上午,时间属于女儿,我们的目的地,便是鼎鼎大名的池袋,那可是动漫和手办的必去之地。走出池袋电铁口,古树参天,如同行走在公园里,步行10多分钟,经过BOOK OFF打折音响书店,等回来时再看,还是直奔右前方的K-BOOKS手办。先是看到ANIMATE,陪着女儿满腔热情地奔上楼,才发现是动漫道具城,女儿不好这一口,那就下楼走吧。还好,向前不到100米,就看见K-BOOKS馆。往旁边的道路瞄了一眼,限速40公里,一辆停在路边的救援车,车架上的工具摆放整齐,琳琅满目,搞得跟救援工具展似的,真佩服日本人的处处用心。路边的拉杆,颜色电压,造型圆润,街边的座椅,若不是有雨水,还真想坐下去体验一下,一条普通街道的栏杆和、座椅、转角处反光条和行道树的金属垫,搞得颇有星巴克咖啡的知性范儿,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人要活得猥琐,那真是愧对社会的细心呵护。
K-BOOKS的一楼,CD、DVD和动漫书籍,对动漫外行的我,只好看看新书和新CD宣传海报。左看右看,俊男的打扮女性化过浓了,一个个妩媚的相当瘆人,尤其在看到一个中性男人依靠在另一个中性男人的肩膀时,我弱弱的神经几近崩溃。看来,同性恋的风潮,抵挡不住的魅力正在大肆散播,K-BOOKS在隔壁的另一家店,就赫然写着“同人馆”,这下就是请我去也不成了。老年人多、同性恋风气旺盛、生育率低,日本这么干下去,岂不是在自残?辛苦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造就了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难道就这样被垮掉的一代真给整垮了?
二楼则是手办集中地,再小的人偶或卡片,都要几百日元,而且一个动漫形象,有无数个套装,每季都在翻新中,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手办达人,没有点经济实力万万不行的。也许是巧合,看到的手办迷都是女性,而且,说句得罪人的话,没有几个长得周正的,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导致这些相貌不济女性的移情别恋吗?一个真实世界,一个虚拟世界,手办迷貌似都拥有了,其实,没有一个能拯救那些既不苦心钻营,又不是信仰坚定的二不粘之人。
女儿带着战利品,走到马路对面的一个街角公园,几个小石碑,刻的是儿童画,爱孩子,孩子展示机会多的社会,下一代才会有希望。再过一个红绿灯,古树底下,掩映着一个不太小的街头公园。成群的猫咪在此活动,爱猫的我们仨,停下了脚步,掏出包包里的巧克力糖,一只小黄猫,凑上来吃了,而另一只大灰猫,则不理睬我手中的小诱惑,旁若无人地飘然而过,毕竟常年混在东京池袋的街头,品味和眼界,果然不俗呀。
参天的水杉树,一场中雨过后,空气新鲜得醉人,一帮男女在不锈钢烟灰桶前,尽情地吞云吐雾。一边的台阶水帘,哗哗地流淌着水。靠边的二个植物识别栏,特别是适合植物爱好者导览,父母或老师带孩子户外学习时,则更能用得上。寓教于乐,日本人没有光开空头支票。在大阪历史博物馆,NHK电视台,也在陪着一帮小学生做活动,这两幕情景,让我印象深刻,教育的生动与实用,日本在德川幕府就开始了,明治维新之后,更是日渐丰满。高等教育,大师的作用居功至伟,而基础教育,更多的要靠全民、全社会的用心良苦。培育下一代,超越上一代,而不是换个花样进入到上辈同样的牢笼之中,这样的国家,孩子有福了。
一个女子中学刚下学,民国时期的素朴,外加一点海军蓝的悦动,女孩子们低声细语的,窃窃发笑的,丝毫没有国内中学的目光呆滞与死水微澜。教育,在渴望学习中成长,灌输与培育,两个完全不相容的世界,要在填鸭教学中导入创造性思维,如同在一个万亿立方米的污水池中,靠着100毫升漂白粉一样的无望。两辆大型集装箱车,鼓噪着动漫的声浪,缓缓转过街角,拥挤的市区,终于有了片刻的低噪声。步行街附近,有一个红十字会献血站,一个中年男子,高举着支援献血的牌子,有韵律地招呼过往行人,从我们出站看到他,到我们再次回到站口,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他依然激情四射地活跃在步行街上。志愿者,干的也非常职业,日本的敬业精神,留心处处皆可见。
BOOK-OFF里,五折图书和碟片很多,看了一些绘本和历史书,插图精美,虽是二手书,保存完好,每本在500-1000日元,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度,书不会便宜的。经过池袋站商场,忍不住看看洋果子(西式糕点)商场,整体布局和氛围,类似上海久光百货的地下一层,只是店面设计更为精美,食品品质和包装更加诱人而已。女儿忍不住出手了,花了280日元买了一个马卡龙小鸡面包,精巧可爱,块头上接近于上海小杨生煎包子的一半。
下午逛秋叶原电器街,计划行程中的重头戏,之前,在日暮里华人教会打听到,别再街边小店铺够买,直接去YODOBASHI-AKIBA大厦就可以了,这里有6层,够你逛上一天的。每个楼层都有中文导购,国人前来购物的还真不少,大家似乎都做过功课,购买的目的性较强,也没见到大把购物的狂人。国人出国的人数和频次日渐高涨,见多识广了,也就不会血拼于各大商场,出国找到自己的幸福点,找到新生活的方式,一家人在一起共同经历,这才是回到了旅游的本初。
三楼的手表专区,卡西欧、精工、西铁城等日本产手表,顾客光顾的最多。价格也有的放矢,便利的、款式还不错的石英表,只要1000多日元,确实很值,而价格在10000日元以上的,价格普遍比国内低40%以上,加上刷银联卡优惠和1万日元消费折扣,价格更是低了50%以上。可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中低档手表的款式,20多年前的老款式仍然占据主流,想打动中青年国内顾客,有不小难度。相比之下,日本手表连锁店“时计仓库”,价格和款式都有竞争力。
二楼的文具区,魅力大的无可抵挡。女儿沉浸在百乐笔的海洋,款式多,色泽鲜艳,造型酷,而且,价格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不买就不对,买少了就吃亏,本着这样的宗旨,女儿乐滋滋地造了一小堆笔和本子。我和老婆,看中了一种名片夹,颜色鲜艳而单纯,手感柔韧,造型时尚,从这种名片盒递名片给人,会有一种强烈的暖意,人与人的关系也仿佛亲近多了。
普普通通的计算器,硬是被CASIO和SHARP搞的热热闹闹,造型或简洁至极,给或复杂地让人眼晕。有几个计算器特别的大,是不是给眼神特差的人准备的呢?USB切换器,也是心思用尽,各种接口的方式,只怕你想不到,但绝对可以买到,音视频切换器也是如此。国内电脑市场较少看到的耳机功放,做的小巧,金属工艺精湛,款式也具有硬朗的工业之美。
电子产品,看得出日本人的精巧心思与精工制作,更可怕的是,里面的核心芯片还主要被他们控制着。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电子产品,日本制造基本丧失独占性优势,可他们依然把持着芯片这个关口,只是日本企业在低成本与软件集成这两个竞争力极端,显得左右难以适从,等哪一天他们找到了出口,爆发出来的能量,依然会是世界一哥的风采。
叶敦明,上海本质企业管理咨询首席顾问,工业品企业营销与管理教练,工业品营销传播网创建者(www.360gyp.com),专著《变局下工业品企业7大机遇》已出版。1994-2000年,在ABB和韩国现代电子任职7年的中高管;2000年以来,在为国内大中型工业品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营销咨询服务的同时,还参与了一家新能源与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的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互联网思维与实业经营态度混搭,期望为国内的工业品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实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