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右的佐利克


 我们再回到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个话题上。以国民现时的文化素养、道德操守、创新意识、民族秉性、爱国情怀,实在是不太适合让所有国有企业私有化。另外在法律程序的界定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一旦国有企业私有化了,公众如何去界定国企在这个私有化进程中能不能像之前一样,为市场经济建设基础,会不会让一些个体中饱私囊,是不是会损害公众利益,甚至是国家的利益。一切都无法预料,一切都是未知数。我们知道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改革历史来看,循序渐进一直是政府所采用的方式。凡是改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旦进行大跨越式的激进改革,最终承受这个代价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

 
  最近,世界银行出了一份《2030年的中国》的报告,即将卸任的行长佐利克还亲自跑到中国来做宣传。他认为中国面临来自境内外的各种风险,过去直线式的增长不可持续;中国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的战略转变,并为中国今后20年的发展开出了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等六个药方,头一条“良方”就是打破国企垄断。佐利克表示:“中国的国企从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多收益,包括廉价的融资、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大量的收益留存等,但国企没有让老百姓更多地获利。要想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使中国老百姓更多地获益,国企应把更多的红利返还给社会,需要实行一些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良好社会保障体制。”
 
  诚然行长先生说的句句在理,但却忽略了一点:中国人的文化。储蓄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最热衷的一件事。在中国大城市中,你随便拉出10个人来问他们,什么是负利率?至少会有一半人答非所问。不明真相的群众是不会明白消费和储蓄之间会有什么内在联系,你让国企分红给个体百姓?我这里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佐利克先生,中国的老百姓拿到这份红利后的第一件事,既不是去消费、也不会去投资,而是去存银行。分红的行为只会增加社会储蓄量,M2和M1之间的差量会越走越高。降低社会储蓄率的方法恰恰不是所谓的分红利,而是做好各级社会保障,如再就业工程、教育、医疗、住房等等,只有让民众无了后顾之忧,才会放开手脚去消费。光一个分红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很多时候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容易,往往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去“因地制宜”,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再比如这份世行报告中提出“....反思并调整企业工资政策;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看似不错的建议,可有没有想过,中国巨大的东西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会给这种看似“明智”的做法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这份世行报告权当是作为理论参考资料,很多地方是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