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造节运动不断成为吸引网民和媒体的关注焦点。继今年天猫“双11”和京东6.18之后,国美在线也加入了这一造节热潮,计划推出首个电商8.3男人节,国美希望把男人节打造成重要的网购节日,国美在线能借此实现行业突破。
相比往年电商大战更多在PC端上展开,今年电商大战则是把战场摆在了移动端。京东在微信、手机QQ、京东手机客户端向用户派发总价值为10亿元的“京东红包”,用户可以将红包作为现金购买京东商品,单个红包价值最高达618元。淘宝在移动端“扫码”上做文章;当当则在手机端推出“首单送10元现金”的活动争抢移动用户;连一向传统的国美也开始重视移动互联的应用,其APP的下载量6月同比增长了8倍左右,激活量也增长了5-6倍。
但是很多消费者却对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并不买账,大多对电商“造节”运动反映平淡,似乎热情早已大不如前。对此,笔者认为电商“造节”的目的是在于引起用户关注,拉动消费激情,在淡季开始前捞金,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面前,商家忙于争抢市场份额,抢先争夺用户,抢夺网络入口流量,但这么做却适得其反。
首先,之前电商频繁在PC端促销造节,已经引发网民的“视觉疲劳”。特别是在造节期间往往是先提价后打折、恶意缺货等现象的频频出现,已经让消费者越来越不满,对电商的整体信任度已大幅下降,而消费者在PC端的对电商造节产生的疲劳感一样会带到移动互联网上。所以尽管电商在移动互联网上造势,也难取得绝佳效果。
再者,电商频繁的降价促销,但是品牌企业不愿意自贬身价。在大促销的早期,品牌商主要是利用活动来清理库存,包括线上销售都是以此为目的。但清理库存毕竟是有周期的,当品牌商渡过这个阶段后,没过多久,电商又开始大搞造节运动,这显然又是很多品牌商所不希望看到的。
在品牌商们看来,自己赚的是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口碑,而频繁促销拉低了品牌的整体挡次。这在清理库存时可以,但是当品牌商把线上销售当作企业重要销售渠道时,品牌商必然要对线上销售渠道进行重新规划,大多品牌商需要的是持续经营和少量促销相配合的运作模式,而这与电商平台不断增加的促销次数形成了强烈矛盾。
其三,一些欲走高端路线的知名品牌企业,看重的是用户的体验和质量,而不愿意参加电商的造节促销活动。方太之所以保持厨电行业线上产品单价高于平均水平一倍,就是因为强调售后服务的安装、无理由退换货等服务吸引高端消费者,而这些高成本的售后服务当然不适合参加以走量取胜的电商大促销活动。
此外,定位于小众高端人群的企业,也不愿意参加电商降价促销。上海素野化妆品公司以“懂面膜的闺蜜”为定位,卖的是一个人群的解决方案,甚至情感。因此产品本身所承载的可能只是一些功能而已,更多应该是跟用户的沟通和情感。
这就要求企业做好面膜产品以外的服务,比如母亲节提出的“微笑是最好的面膜”就是对这种定位的诠释。同时,这种产品之外的服务要求一致一贯持续下去,如果短期集中大量订单,肯定无法完成这种沟通效果。对于电商企业来讲,总是强调快速跑量销售产品,而素野却希望慢工出细活,把产品之外的服务做得更好。
最后,只求质不求量的企业,也无法适应电商造节运动。如果在促销期内,短期产生大量订单,企业要么无法应付,要么就会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到品牌声誉,这反而得不偿失。大朴网,向来强调“无甲醛、无荧光增白剂、无致癌芳香胺”为卖点,通过控制产品安全标准的口碑传播来作为推广方式。作为这类企业来说,当然不希望错过大促销时的流量红利,但在销量和产品质量标准之间做出艰难抉择时,企业肯定会选择坚持自己的立身之本,以保证产品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适度参与促销。
往年每次电商拿出造节降价噱头,都会吸引大量网民和企业的跟随,而现在电商把战略重心放在了移动端上,各路参与者却反映平平。一方面是这些年PC端电商造节过频,而且屡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电商们的信誉。另一方面对坚持做品牌、走高端路线、求质不求量的企业来说,打折跑量,恶性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更注重于用户的长期口碑和良好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很难参与到电商的这种低端、同质没创新的造节运动中来。
【理财范】15%年化收益理财,高收益,1000起投,注册就送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