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企反垄断为何仍不是民生诉求?
中国终于举起了对外企的价格垄断以及质量问题的法律制裁,但这显然还是零星的、蜻蜓点水式的抽查与整肃,看上去还是对人不对事的,对此,不值得感到欣喜。为什么这样说呢?对日本车企价格垄断的调查,仍然是在对整个外企普遍的价格垄断存续的背景下的孤立个案,对上海福喜的处置更是局限在严格控制的个案范围以内。事实上,中国一如既往的对外企敞开着柔软的下腹部,哪怕你是依仗着严重的价格垄断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数十年的敲骨吸髓。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食用油领域,化妆品领域以及大部分进口高档用品领域以及进口食品领域。在这些领域,外企我行我素,放心大胆的照样冲着中国市场大赚其钱。
很少有人会否认三十多年来中国所获得的经济进步,尽管这个快速改变着面貌的经济中,包含了较为普遍的贪腐,垄断,对经济学的负面颠覆与由罪恶人心所侵蚀掉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很少有人能够肯定这个经济是民众的福祉,是这群仍称之为中国人的利益所在与梦想归宿。中国经济的这种双重正、负属性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代表的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而另一个却标志着吃饱喝足之后的灵魂、身份认同与实际社会地位的沉沦。上升与沉沦同时发生在同一个群体身上,这样的社会在惯性进程上就只能走向撕裂。
正因为中国社会存在这种导源于经济非难之现状制度的,黑洞般的巨大隐患,所以,重新审视中国经济的全貌之真实的本相,才显得格外的重要。实际上,现在不仅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而且,中国经济也因过于野蛮、霸道与愚蠢无智而也来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悬崖。事实上,中国经济所赖以保持高增长进程的所谓经济建设已经黔驴技穷,它的被寻租,它的高度垄断,它的比我们曾经称之为万恶的资本主义还要离谱的贫富悬殊与荒诞无智的基尼系数,都已越过了任何曾经有过的可资参考的底线,中国最需要变革的恰恰不是隔靴搔痒的政治变革,而是一场利益大挪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变革。
由此,我们应当选择正确的入手点,它既能推动经济增量,又能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中国经济不再像三十多年前的邓小平改革时刻,相反,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在体尝邓小平所倡导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反作用力。官办改革的前行困厄,正反映出改革主体与目标应发生转变,经济建设与发展追求势必让位于实际经济利益的合理归位,而曾经费力创办的那个以发展为目的的混乱场合,不仅唤醒了天下纵欲的无耻争夺,而且,也以最放肆的无底线的投机天堂,来吸引了全球投资逐利的纷至沓来,而这正是外企无耻垄断中国市场的根源,它在本质上是反民生的,在现在,它的普遍存在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
中国市场上的假洋品牌,做烂了几乎所有体面的奢侈品场所;中国市场上的几乎所有能卡住民生脖子的大宗商品,都几乎全落入了外来大鳄的血盆大口;中国经济中的外界影响因素中最大的被胁迫人质,莫过于人民币的外升内贬与跟猪脑毫无二致的巨额美国债,而这一无智的撕裂人民币价值的货币处境,比起国企的资源管理垄断、资源经营垄断以及大宗商品及行业价格垄断来,也丝毫不逊色。
中国经济的如此属性,显然是建立在亿万百姓的基本利益及经济前途,被绑架在高物价与低收入的危险战车的基础上的,我们的经济现状的这种反民生属性、背弃人民利益与共和国宗旨的巨大阴霾,早已是挥之不去的咯!
中国经济的高物价与普遍的低收入,是中国市场经济中最为荒唐的胯下。这是一个违背了所有经济学规律的,中国特色的危险创意,它把这个市场中的可怜需求束之高阁而漠然无视,而一味蛮干的抬高商品价格。市场经济学说关于需求越萎缩,价格就会越走低的定律,到了中国却成为一个无人问津的愚昧废话,可见,中国经济的非理性垄断,其中包括供应垄断与资源垄断有多么的蛮横与霸道,同时又有多么的荒诞!
显然,参与这一场长期大面积打劫游戏的,不仅有制造紧缺的资源垄断者,还有资源利用的投机取巧者,更有早就闻风而动的外来劫掠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制造了一个令世人瞠目结舌的,全然倾斜了的荒诞市场,它里面只有垄断的自由,而没有消费者需求的起码话语权。显然,到目前为止,即使出现个别的反垄断举措或是对外企垄断的调查,那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维持一个起码的公平市场的薄面。其实我们的经济改革从来都没有真正开始过以民生诉求为中心,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制度安排,它能是公正合理的吗?
老夏
20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