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底层设计而非顶层设计
中国经济近况不佳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在莫衷一是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失灵。这意味着一般手段无效的局面已经成形,这种状况将很难找到医治经济整体困厄的妙方,这已是业界内的普遍共识。
当那些曾经趾高气扬回到国内,而后又大言不惭的开出许多离奇药方的经济学海归们,终于发现仅靠背诵西方经典无济于事之后,海归们也还算是发挥过自己的独到创意与见解的了,在仍陷入莫衷一是的绝境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中国经济真是莫测高深,西方经济学对其基本无用。于此,人们又开始听到智囊们莫测高深的各种诳语,无数个顶层设计似乎将随之陆续出台。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经济在发展困顿的同时,基尼系数已达有史以来的资本主义世界之最高水平。经济停滞与社会不公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压过来,把合理决策的余地压得比纸还要薄。
当决策层对经济困顿倍感痛苦之时,亿万民众却仍都张着大嘴,如此,经济当局只打算对除了稳定并增加收入的粗糙伙食囫囵吞枣之外,对别的一律不感兴趣。此时,加税以调节社会公平,增加消费购买力又缺乏经验与操作细则,在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之后,剩下的华山一条路看来只能是围绕民众增收而展开经济发展,可中国经济在此关键点上却毫无经验,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围绕着民生来转动过。
中国经济实际上就是需要这样的一个针对底层民生的“底层设计”,而绝不再是侈谈多年的所谓经济架构调整的“顶层设计”。实际上,由于宏观调控的失灵还处在扩散趋势中,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已经丧失了正确的,便宜行事的机会。
中国经济学根本不买西方经济学的账,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中国的高物价与低收入的并列前行。事实上,中国的可持续性只表现在物价指数上,它既给外资带来了入侵鲸吞中国经济成果的持续机会,又给不动脑子的国企垄断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利润。中国的通货膨胀可谓是全球之冠,而且是在绝对数、短中长期同比与环比增速以及增速的单边稳定性上,堪称世界之最。如此反民生的经济属性应当在我们大声喧哗的经济再改革中予以起码的体现,不然,重新赢得民心必将是很难的。
老夏
20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