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救不了中国经济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出口2084.6亿美元,增长9.4%;进口1586.3亿美元,下降2.4%;贸易顺差498.3亿美元,改写了7月473亿美元单月历史纪录,出口企稳的同时,是进口的连月负增长,外贸顺差也再度创下新高。8月份进口下降2.4%,贸易顺差升至498.3亿美元,同比扩大77.8%。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国内需求转弱导致进口明显减速是主因,因此贸易顺差出现衰退性扩大。
结合此前公布的8月PMI指数回落0.6个百分点至51.1%,其反映内需状况的新订单指数也低于7 月和6 月。而8 月地产销售、中游工业品价格、发电量等高频数据也均显示8 月经济表现不及7 月。上证报发表文章认为稳增长继续加码的预期强化,全面降准或降息被提上日程。
笔者认为全面降准无益于中国经济,就目前银行体系而言,流动性并不缺乏,经过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央行流动性更加充沛,但市场融资贵融资难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即使央行释放更多流动性也是无济于事,流动性依然会停留于银行体系内或者是大玩资金空转游戏。这并非笔者危言耸听,前几日有媒体报道为证。
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向商业银行提供了数千亿元资金,商业银行理应按照央行约定,向中小企业提供定向贷款,但一个是商业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量,没有向中小微企业贷款,定向降准成为了摆设,这个定向贷款去了哪儿。
按照媒体资料,商业银行获得这部分资金是有资金成本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商业银行账户上,既然不流向中小企业,那么流向哪儿呢?是流向了银行认为成本更低收益更好资金更安全的大项目上,或者是干脆在银行体系之间空转腾,扮演资金空转套利,定向降准资金再一次成为资金空转,成为金融食利者。那就是各级分行把定向资金划拨给总行,由总行进行同业拆借、购买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通道业务,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领域,反正一句话,央行释放的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扶农资金并没有进入到支持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系统内空转,扮演者推高融资利率的把戏。
媒体引用 一位农信社人士说:“对银行而言,虽然赚的不多,但基本等同于无风险收益。重要的是,每一分钱存款都要付利息,钱不‘转’起来我们怎么办?”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一语成籖,也是一针见血。信贷体制不改更,释放再多资金也起不了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
定向资金要么在银行间空转,要么就是进入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平台,即使有少部分资金进入中小微企业,由于后续监管的缺失,也再次失去方向,原本用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宝贵资金却没有发挥应该有的作用,中小企业得到国家贷款以后,并没有用于发展自己的企业,而是转手把资金出借给房地产企业,坐收高利贷的收益,按照目前资金行情,企业出借资金的年化利率大约是15-20%.
定向降准资金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偏离中小微企业靶心而流向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与中央政策愿意背道而驰。
不仅是定向降准资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是央行向国开行定向的PSL贷款也已经被地产行业盯上,由于国开行的贷款利率很低,贷款利率为4.5%,远低于当期银行贷款利率6%的水平。1万亿PSL今年支取的部分利率为4.5%,比一年期固定利率贷款低150个基点,对地产企业又难以抵御的诱惑力。虽然是定向棚改资金,但棚改与地产难以分割,直接支持了地方地产行业,因此棚改资金的监管就成为一个难题。
因为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巨大,加上毛利率较高,能承受较高资金利率,地产行业对资金是无孔不入的。而中小企业正如媒体指出那样,"你想投放贷款的企业不想贷,申请贷款的企业你又不敢贷。今年无论是 什么企业,都出现订单增速放缓的情况,企业不再轻易扩大生产规模。为节约财务成本,今年甚至出现提前还贷的情况,7、8月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为什么不敢放贷,就在于中小微企业没有可提供的优质担保,经营稳定性差,企业利润出现下滑,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信誉质量堪忧,出于风险考量,银行放贷自然更加谨慎,实际上银行业不良贷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华东地区的中小企业,此时释放流动性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管理层在风险自担下不能强迫商业银行放贷,即使强迫放贷,对银行业是不公平的,也只能是增加更多不良贷,降低银行业资产质量。
中小微企业为何也在扮演资金空转的游戏,不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业,就在于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境况恶化, 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估计,受到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已经由2007年的15-16%下降至2012年的11-12%左右。由于上市公司已经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因此不难估计,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应该低于10%。既然做实业的回报率不倒10%,还要付出巨大精力,承受巨大经营风险,资金出借就可以获得20%的收益,虽然存在风险,但至少没有那么辛苦,可以享受无劳而获。
资本包括金融资本的天性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高回报、高利润是资金的天性,水往低处流,如果资金是水,也将向资金洼地流淌,而所谓资金洼地就是行业利润的高地。因此哪个行业利润回报高必将流向哪里。地产行业毛利率较高,高达50%以上,是中国少有的暴利行业,对资金需求大,可以承受高利率贷款,银行可以大手笔高利率发放贷款,减少机会成本,自然吸引银行资金沉迷其中,实体企业有资金也可以大玩资金拆借,赚取无风险收益,地产和地方平台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大资金黑洞,无论市场有多大资金供应,多无法填满这个黑洞,地产行业形成的巨大漩涡把市场所有资本包括金融资本都吸引过去,足以吸干实体经济的资金血液。
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状态下,央行即使释放再多流动性都是没有太多作用,只能延缓地产泡沫破裂,而无益于实体经济,要改变实体经济经营困境,还是要在降负上做更多文章,减少审批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清理各种苛捐杂税。只有负担真正减下来,企业轻装前行,利润攀升,银行业自然愿意放贷,那时候再实施全面降准才是锦上添花。
全面降准救不了中国经济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