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新三板做市转让交易正式启航,也引发了市场对新三板的更大关注。其实,除了实施做市商制度,今年以来多家公司因并购重组申请摘牌同样是新三板的一大亮点。这表明,以往备受冷落的新三板,正越来越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前,新三板公司申请摘牌一般都是出于转板方面的原因,而今年申请摘牌的七家公司中,安控科技因转板创业板而摘牌,其它六家公司则是因为并购重组。值得注意的是,其并购重组往往发生与上市公司之间,如在今年5月份,中小板公司通鼎光电就披露了发行股份购买新三板公司瑞翼信息资产的方案。
新三板公司频现与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并非没有原因。一是有来自政策上的支持。5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使新三板公司的并购重组将有章可循。二是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之后,新三板公司今后的融资渠道更顺畅,有利于其融资行为。三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新三板企业经历过股改及财务规范化,相比一般的企业当然更受上市公司青睐。四是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有的是出于整合产业以及做大做强方面的考量。此外,新三板公司成为并购标的,也不乏有的上市公司是为了做大市值方面的需求。
鉴于新三板市场本身的特点,即使今后不能将其打造为“中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孵化器”,新三板公司频频成为并购重组标的亦将在意料之中。对于某些企业来讲,在新三板挂牌融资甚至是能够成功实现转板当然是求之不得的,这也是众多新三板公司的一大目标。如果无法实现转板,则并购重组也会为其提供新的出路。
事实上,监管部门在对新三板公司并购重组给予政策上支持的同时,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亦开始大幅“松绑”。这也意味着,今后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整合新三板公司将变得更加容易。而在新三板公司被并购重组的背后,某些不和谐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毋庸置疑,符合条件并最终能够转板成功的新三板公司毕竟是少数,更多公司如果欲跻身于资本市场,“被并购重组”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如此背景下,就存在一些本不应上市的企业最后“上市”成功了。因此,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时,同样需要把好关,否则,并购标的就有可能拖上市公司的后腿甚至成为累赘。
另一方面,利用并购重组实施利益输送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如今的并购市场,高溢价并购已成常态。因此,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时,如果标的公司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存在关联关系,那么就要防范标的资产以劣充优、以少充多、以次充好等情形的发生,并且其估值也应该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