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村”村民王一丁赋作专题研讨会在莞举行


http://news.timedg.com/2015-01/15/20038851.shtml

东莞时间网讯 为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示东莞正面形象,元月10日,市文联为“中国作家第一村”筹创“村民”王一丁的骈体文代表作《东莞赋》、《樟木头赋》举办专题研讨会。

市文联主席刘锦明,樟木头镇党委委员、中国作家第一村副村长詹振锋,《诗刊》高级编辑、著名诗人叶宝林,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南翔,以及苏仲权、柳冬妩、皮佳佳、胡磊、张一文、何超群、方舟、杨双奇、丁燕、蒋楠、蓝紫、于汗青、赵俊晖、王万兵等作家参加了研讨。

据介绍,去年,部分外媒对我市做了一些失实报道,王一丁怀着对东莞这座城市的热爱,以一个本地市民的可贵担当,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写出了充满激情的《东莞赋》发到网上,在网络和线下引起了强烈而持续的反响,《东莞文艺》、《声报》、《东莞社会与发展》、《南城文艺》、《武陵文艺》等刊物相继刊载。我市宣传主管部门也通过公众微信平台等方式转发了该赋,且《东莞日报》发表了对该赋的文学评论。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从学术的角度认真分析解读了王一丁的两篇赋作。大家认为,此次研讨彰显了东莞对文学为人民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的一贯主张,也体现了东莞市文联对包括旧体诗在内的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视,体现了我市文联对驻村作家的关爱。

研讨会形式新颖,别开生面、注重效果,朗诵嘉宾、全国著名朗诵艺术家一舟、东莞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韩芳在现场分别对《东莞赋》、《樟木头赋》进行了精彩演绎。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王一丁的两篇赋作语言华丽、音韵铿锵,铺陈有序、结构严谨,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容量、情感份量和艺术含量,势必载入东莞历史,且作为东莞两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进行推广。坊间另有论者指出,王一丁的《东莞赋》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即:故乡情怀与本土意识的双重叠合、概念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和谐共振、客观表述与重新审视的多元追求。

“把作品写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首先把人做好。”作为研讨会主角的王一丁在《答谢词》中表示,无论自己是作为一名作家、诗人,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一定会心怀感恩、关注时代、洞见现实、回馈社会,多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