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思想的苇草在不断的消亡,读书者越来越少,我们生活在唯物主义的体制之下,对唯物主义的本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却知之甚少,这不失为时代的悲哀。幸好,大学有马克思原理这门课让我重读经典,读完《德意志意识形态》不只是由于理科生的浅薄还是其他,归纳一下,似乎就只有一个论点:通过社会历史的事例,论证科学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对唯心主义以及前几代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进行批判。哲学是厮杀的战场,每一代哲人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对别人观点的论战之上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这种态度的最好支持。

《德意志意识形态》总共分两大块,第一块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一下看法;第二块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圣布鲁诺、圣麦克斯三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批判。本书的第一部分无疑是天才构想的第一个文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从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事物先是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一部分为后面的探讨奠定了基调。接第二大块马克思首先从黑格尔学派入手,他认为黑格尔学派将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客观的去理解,因此黑格尔学派的主要论战都在精神方面,认为是由精神决定一切,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马克思对这点是否定的,他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由此与费尔巴哈以及年轻黑格尔学派的唯心主义产生了截然的对立。马克思毫不留情的指出,费尔巴哈根本不了实践批判的现实意义。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马克思阐明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念。

“德国的批判,直到它的最后挣扎,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马克思尖锐的指出,德国所有的哲学论战本身都只是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那些黑格尔派凭空造出了一个意识的楼阁,在里面大肆的争吵而从来不管现实是怎样的。他们的一切批判以及革命都是在思想领域的,这样的批判是对观念的批判是没有落实到实处的批判。以我的思考而言,马克思是要将费尔巴哈的哲学从词句的斗争、思想方面虚的斗争拉下来,让所有的哲学都要接着地气。哲学的论战应该是在现实层面的而不应该是在精神领域。马克思让哲学实现了真正的唯物,他从社会的生产实践来分析哲学观点,由此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桎梏。他将唯物主义用来理解人类社会,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思想内容极其丰富的著作。在这部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并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社会意识的原理并指出了生产方式在人们整个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在“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部分”,马克思分为三个方面阐述。第一个方面他论述的是交往和生产力。马克思认为随着城乡的分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也逐渐进行。不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工厂手工业产生。同样伴随着工厂手工业的产生,国家间的关系,工人和雇主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言,事物的发展是伴随着其它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历史也是如此。分工产生导致的蝴蝶效应蔓延了整个世界,国家的商业斗争更加广泛也更加残酷。为了资本能够更好的获得,所有制的形式也随之变化。私法和私有制伴随着公有制的解体发展起来。这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三部分“自然产生的和自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和所有制形式”。在这一部分,马克思解释了其他哲学家将整个历史变成意识发展过程的原因。他认为是由于哲学家把整个历史的进程看成是人的发展过程,用这个人代替过去每一个历史时代所存在的个人,并把他们描述成历史的动力。这样每一个人也就达到了自我异化。黑格尔学派的哲学家局限于人,因而忽略了整个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其他物体的发展。在探讨费尔巴哈的伪唯物主义的环节,马克思正式提出了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共产主义首次把自发发生的前提看作是世世代代的创造,它消除了这些前提的自发性,让他们联合起来受人的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时写到:“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建立社会新的基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还表现了自己作为政治经济学家的一面。这本书中反映了他对经济规律和范畴的客观性质的明确理解。马克思认为所有的经济规律都要辩证的看待,都要在它所在的历史时期看待。生产资料的发展和私有决定了经济的私有。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讲述了所有所有制的变更。更让人钦佩于他的博学的是他在这一书中提到了语言的发生发展同社会物质生活同人们劳动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无疑是恐怖的,在他涉猎的地方,到处都弥漫着硝烟。从政治经济到美学领域乃至于哲学史,马克思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为唯物主义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下,所有的事物都是生活的本源,人的作用被弱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想借助对资本的批判对那些伪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批判来促进全面的人的发展。他寄希望于革命,以此破除人们对于意识的迷信。他的武器无疑是锐利的,在他掠过的地方唯心主义寸草不生。然而正如同有人所说,因为一种哲学而产生的美好未来只不过是存在于哲学家的头脑之中。而今伴随着大多数共产主义国家的解体,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甚至是唾弃。那些一叶障目的人真的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因为有了马克思的存在,我们才能对历史的发展洞悉的如此清楚。正如同老师所言:“马克思是唯一一个为穷人说话的人”,这部著作也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点。马克思崇尚物的回归,他给与人民以很高的评判。在他心中,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一切进步的源头是一切发展的根本。也正因为如此,在当代我们更需要辩证的看待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很多前提是建立在资本家与人民不对等的基础上的,也建立在人民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如果当这样的前提破裂,马克思的很多结论是否成立则当认真思索。还记得有一个老师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观点是建立在资源不稀缺的基础上的,但现实生活中资源是稀缺的。如何有效的配置资源也应该是选择用哪种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衡量标准。

读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对我们现今的状况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是模糊的,而今对这个有了明晰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所存在的人的物化,也容易被人理解。但是总觉得这又不是马克思所追求的。马克思所希望的是每一个人的才能和天资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也许事物本生就是矛盾的,历史的发展也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前进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也许就是跟随马克思的脚步去实践,去找出这个时代应有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