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与工匠精神


    2014年初,各种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而在岁末却是上证A股走势的一片大好,所以,作为一个更为便利的信息平台、交易平台、融资平台,互联网功不可没,但带领中国走上经济复兴之路的,并非只是一个平台,而是各行业都有新观念、新产品、新思维。看2015年的经管图书出版,仍然会有三类热点题材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金融理财类。目前国内股市一路走出低谷,虽然已经没有20年前的那种躁动和疯狂,但投资和理财的观念却已经成为了公司白领间谈论的话题。相信其后不久,风险控制会成为许多专家在投资节目中的口头禅。作为香港金融管理局首任总裁,任志刚先生回忆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对未来金融体制思考的作品——《居安思危》值得仔细一读。在目前自贸区盛行、人民币国际化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任志刚先生从香港的联系汇率着手,分析了金管局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汇基金和银行监管和楼市泡沫之间的联动,对于城市发展和金融的稳定,有很好的参照价值。类似的图书还有,讲述个人投资理财的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以及在股市热潮到来时,投资者如何保持《交易心理优势》等。

其二,转型时期,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品牌的作品。比如安踏副总裁张涛所著的《柳问》。在柳传志强调的管理三要素中,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仍然是一个企业时时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并非是在创业初期才会遇到,而是在企业的发展中,这三个要素如同企业的基本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松动。应该说,这是企业的基本功,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质,则需要在员工和企业中注入《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中,作者从美国的第一位工匠富兰克林开始,讲述了工匠精神在美国是如何从萌芽走向爱迪生时代的高峰,如何随着工业的发展陷入低谷,又如何凭借新一代工匠得到复兴的。在某种程度上,工匠精神既有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中的坚持,又有互联网思维中的创新意识,是百年企业、世界名牌成长之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三,创业浪潮和企业转型。在目前就业压力日渐增加,各行业都出现竞争加剧、品牌饱和度上升的情况下,邱恒明的《创业大浪潮》,梳理了10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不同创业风口,梳理了汽车领域、无线电领域、计算机领域……每一次的创业浪潮,都是整个世界经济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也是在商业领域打破既得利益者垄断的最好方法。同时,对于行业来说,现有的成功企业转型之所以很困难,也是由于没有新的具有商业模式的产品和思维出现,试想,没有微信的出现,移动公司的互联网转型就是一句空谈,没有iphone在中国的大红大紫,也就不会有小米手机的诞生——充斥中国通讯市场的,可能还是那些山寨手机。在《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中,腾讯移动事业群的专家们认为,年轻一代在思维方式、时间感、空间感、目标感上和以往完全不同,媒介的延伸和科技的智能化以及不断出现的人文更新,促使我们不断去打造新的生态系统,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最初与最终的变化,还是在于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