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问题的核心,中国问题的焦点


                                                      深圳常住居民市民化:

深圳问题的核心,中国问题的焦点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

徐景安

2015年10月23

 近我就深圳问题连续写几篇文章:深圳特区还“特”什么?》、公共服务均等,深圳定位研究》、深圳为中国示范什么?》、建议制定深圳民生五年规划,其实说了一个问题,深圳常住居民市民化,也就是解决常住人口户籍问题。其实,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户籍问题,不知多少人写了多少文章,但大都就事论事这样的问题似乎摆不在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然而我把它看作解决中国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的切入。反过来说,如果党和政府不去全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中华民族振兴……统统是一句空话,甚至酿成中断改革开放进程的严重后果。

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深圳的定位。深圳特区的诞生就是为中国改革开放探路,深圳的价值意义就是为中国做示范。深圳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定位,自我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考虑过特区的作用吗?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什么新经验吗?同时客观地说,邓小平以后的中央领导也没有给深圳新的指令,深圳实际上已不是中国的特区了,就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已。

今天深圳的领导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力争GDP增长处于领先地位,别出什么大事,就OK了;二是自觉担当起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跑者,为打破深入改革的僵局创造经验,勿忘深圳的担当、责任和使命。坦率说,今天中国的官大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少激情、理想和追求。后一种选择难,但是有意义,能为推动中国改革出一把力,不枉为官一场啊!

            拒绝农民工市民化成为常态

今天中国各个城市政府,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一方面欢迎外来务工人员,为二三产业提供劳务,干的都是最累、最苦、最髒的活,没有他们城市就会瘫痪;另一方面嫌弃他们,设置高门槛,拒绝入户,不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深圳称“人才引进实施计划”就把非人才的劳务工排除在外。入户的积分就是这么设置的第一项个人素质即文化程度及技术技能水平;笫二项,纳税情况,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上述两项满分可达到200分。在深居住时间每满1年积1分,总分最高不超过10分”,“缴纳深圳市社会养老保险年限每满一年积3分。其他社会保险险种年限每险种每满1年积1分”;还特别规定“年龄情况从40周岁起减分”。

这个规定表明,深圳只允许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人入户,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的农民工,完全没有可能入户,而且时间干得越长,越没希望,满40周岁就请走

     网上介绍,入户有什么好处呢?

 1、深圳的学位很紧张,有了深户,就不用担忧。
     2、15年后,可以领到4000-5000的养老金。
     3、住院门诊可以报销90%。
     4、非户籍在深圳生育花好几万,深圳户口只要几百块钱

 5、深户可以申请微利房3000-4000一个平方。
     6、有工资13%住房公积金,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
     7、工资低的还可以申请廉价房住房补贴,每人每月600    

 8、 一人入户,3年后全家即可随迁。
     9、有些好单位要有深圳户口才可以参加考试.如: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要求是深户。
     10 、非户籍找工作要找深户担保

 11、失业可申请失业保险,加上补贴每月差不多800

 12、凭失业证,可参加深圳市劳动局组织培训一年可以报销2000元培训费
     13、很容易贷款买车,非深户贷款买车较难。
     14、办各类证明,包括出国办护照、港澳通行证非常方便出国签证也容易签

  ……
     归结起来,非户籍人口不能拥有户籍人口享有的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等公共服务,他们除了出卖劳力以外,没有一个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在承受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夫妻分居的各种痛苦后,隨着劳动能力的丧失,被迫回到久离的家乡。他们好比是药渣,提供了效能以后被抛弃。

政府入户的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者提供各种保障,而最需要保障的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者却不提供保障。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社会主义的原则是保障所有居民的平等权利,全面小康的目标是建立惠及全民的经济福利社会,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户籍政策,把户籍人口作为一等公民和贵族享有特权,而歧视、剝夺非户籍人口的权利,这依据的是什么原则和法理?

号称社会主义的中国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是公然制定各种违反平等权利的政策、规定和制度而大行其道,却不被质疑、批评与起诉。

深圳的户籍政策导致了深圳畸形的人口结构,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1077.89万,其中户籍人口为332.21万人,非户籍人口745.68万人,户籍人口仅为常住人口的30.8%。深圳非户籍常住人口暂住及未办证的,称之为流动人口达1500万总人口约1800多万。深圳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统计上的城市化水平为59.8%,而户籍人口总人口的比例,即真实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8.4%。

深圳的GDP是1800万人创造的,深圳的财政收入是所有纳税人贡献的,但深圳的公共服务只向332.21万户籍居民提供,这公平吗?合理吗?深圳市人民政府,是332.21万人的政府吗?

深圳在阻止农民工市民化上为中国做了很不好的示范,各个城市政府都相继出台各种土政策,农民工市民化设置门槛,而且互相牵制,有能力提高而故意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怕成为“洼地”,拥入而来。

2014全国统计上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4.77%,真实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5%。也就是说约2.7亿人,在城市工作,而不能入户,享受不了城市居民的权利,主动或被迫返乡,一方面造成城市用工的短缺,另一方面加剧农村人口的过剩。

                      城市化滞后的严重后果

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后果就是居民消费不足。据2013年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抽样调查,27.2%的人月收入在10012000元之间。42.9%的人月收入在20013000元之间。17.3%的人月收入在30014000元之间。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不到10%。他们仅有的收入不能提供更多的消费, 27.7%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用支出占其收入一半以上。44.3%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用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在四分之一到一半之间。月生活费用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在四分之一以下者仅为28.1%。由于农民工不能享有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难以在城市安身立家。他们不得不返回农村,加剧农村人多地少的困境,不能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7亿农民工加上6.1亿农民,共计8.8亿,占总人口13.6亿的64.7%。这么庞大的群体具有强烈的消费需求而没有支付能力,不能构成有效需求。我国最终消费率从1981年的67.1%降至2014年的51.2%我国经济一直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已难为继,自2009年以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一直是负贡献,中国资率大大高于世界平水平的22%-23%,2014年仍高达48.5%。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不靠内需,而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必然不可持续。

以GDP增长8%以上为标准,中国大陆从1979年起至2011年连续增长了33年。而韩国从1961年至2002年连续增长了42年,台湾从1950年至1997年连续增长了47年。中国大陆从2012年起滑落至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2015年上半年增长7%。现在宣布高速增长结束,进入新常态。那么,中国大陆连续高速增长为什么比韩国短9年,比台湾短14年?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内需不足,内需不足主要是民需不足。为什么民需不足呢?韩国和台湾在高速增长结束时城市化水平达到了80%,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5%,这是全部原因所在。

             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认知缺陷

一个农民工入户,意味着享受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这就要增加住房、幼儿园、学校、医院以及公共设施,拉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农民工成家立业,隨迁配偶、父母、子女,必然扩大消费需求,同时减少农村人口,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过剩产能就能盘活,成为中国经济强大的支撑点。

中央政府开始关注这个问题,201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具体意见是:一、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二、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三、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四、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个文件的最大进步是改变了入户的条件, 以特大城市入户为例,“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这与《深圳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以学历、技能、收入为入户主要分值不同,考虑了农民工的实际情况。

 但是该文件的严重缺陷,一是提出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没有时间要求,对各城市没有约束力。二是城市化的实质是政府财政出钱,中央财政不拿钱支持,却要地方政府推进是做不到的。

中国的问题太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内政加外交,城市化是诸多问题的一个,而没有认识是解决中国诸多问题的一个扣。中央财政依然把投资基础设施作为重点。金融危机中央出台4万亿,地方政府借债20万亿,都是投资基础设施,酿成如今钢铁、煤炭、水泥等所有产能都过剩。为拉动经济,今年二个月就批了28条铁路。修路、架桥、盖楼,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不大力改善民生,不在城市化下功夫,民需起不来,实体经济产品卖不出去,银行就不愿贷款,就放贷给以土地作抵押的地方政府平台、以房产作抵押的开发商。路也好、桥也好、房也好,最终要靠老百姓消费支撑。但是叫了多少年的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政府主导的财政分配就是拧着,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如此。其结果就是企业倒闭、经济下滑。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总数是45.3万个,2013年则是35.3万个,减少了10万个工业企制造业就业指数明显萎缩。基础设施投资债务累累,制造业投资产能过剩,房地产投资顶峰滑落。中国经济至今找不到新的支撑点。如果再拖以时日,大萧条、大衰退的可能变成现实。中国的厄运就会到来。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员工失业,首到其冲的是农民工下岗。城市给了他们理想与胆识,隨着理想的破灭,胆识就会催化暴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在很大程度靠了农民工的廉价。今天依然把他们当作呼之即来、挥之而去的苦力,我们已经付出代价,如果还不觉醒开悟,我们有可能逃不出玉石俱焚的劫数。

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靠剝夺农民建立了工业化基础,中国改革开放30年靠盘剝农民工迎来城市的辉煌。今天可以这样说,中国工业化之路有可能夭折大多数人的消费受到压抑,经济是不能持续的;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是不会和谐的;绝大多数人的权益被视,政治是不会稳定的。

攘外必须安内,来自国际的挑战和威胁是现实存在的,必须应对。但是真正的现实危险是乱,农民工没有平等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要首当其冲承担经济衰退的恶果,缺乏权益保障的农民工本来就是群发事件的主体,一旦生存受威胁,就可能引发内乱。

只有把农民工问题提到经济、社会、政治的高度,党和政府、中央和地方认识一致,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对城市人口密度的认识

深圳严格控制户籍人口的理由是城市人口密度过高,这值得讨论。对此,周其仁有独到的见解。

不要以为密度高了一定乱,不一定,经验证明,城市的合理加密可能更加有序,这取决于我们的观念、知识和管理能力。

  论城市,国内城市密度高的地方是深圳,因为深圳只有2000平方公里,所以它每平方公里的GDP是4亿多人民币(前年算得),对比曼哈顿16亿美元,香港、新加坡的4、5亿美元,还是低不少。

大东京的人口聚集程度早就令人印象深刻,在仅占全日本4%面积的空间里聚集了25%的人口。不过,这个全球第一大城市的经济聚集程度更甚:该年度东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2万美元,高出日本全国平均值的67.4%

“如果到‘老上海’调查,我找到一个最小的区——静安区,仅占整个上海面积的千分之一点二,只有7.62平方公里,但住了29.61万居民,每平方公里是3.2万夜间人口。静安区2014年的GDP是660亿人民币,每平方公里14亿美元。城市密度越高会越乱是个误区。”

他以东京的六本木为例,最高的楼是一个高层建筑,上面可以俯瞰整个东京,底楼设计有花园和小桥流水还有住宅。这里有800户人家、2000人口住在这块土地上,这就是错落有致的商业文化。每年有4000万人访问、参观、购物、看演出,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这成了东京的一个景观。而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不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76万平方米。听起来容积率非常高,可是现场去过的朋友都知道,它不会让人有压迫感,而是把疏密处理很好,表明人类在城市建设方面其实是有很多发展空间的。

深圳控制户籍人口的真正原因,是财政不愿向更多居民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2014年深圳的公共预算收入达5560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深圳不是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而是不愿、不想、不为。深圳愿向落户深圳的企业总部奖励几千万,理由是大款可以为深圳带来税收,而税收收入增加什么时候惠及全体市民呢?

关键是执政理念

想起一段往事。1980年中国改革刚起步,面临财政严重赤字,不得不实行经济调整。12月17日写了一篇《我国经济摆脱困境的出路何在》一文,建议发展消费品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赵紫阳接受了我的建议,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冰箱、电视机等“三大件”、“五大件”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与改革主要是调动地方中小企业、社队企业、民营经济的积极性相一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搞消费品生产,怎么发展经济?改革开放30私人物品供应短缺问题解决了,这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功劳

现在主要是公共物品短缺,即没有向全体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是政府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两段话要落地,就要把向全体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真正作为党和政府的理念与目标,也才有可能在2020年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工市民化,享受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应该作为起步。为此,中央要向各级地方政府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把农民工市民化纳入“十三五”规划,并且中央财政建立专向基金支持地方。

深圳应该怎么定位,为中国示范什么?就是最先向市民实行均等的公共服务,最先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