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OPEC的最佳时机来临


  中国应当寻求加入欧佩克组织(OPEC),而且当下正是一个不错的时机选择。中国与OPEC之间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对话沟通机制,对于双方都会产生福利改进。

  中国加入OPEC这样的建议乍听上去像是无稽之谈——OPEC的全称是“石油输出国组织”,而中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大国,一个石油进口国怎么能够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换个角度,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吸纳一个石油净进口国?

  如果理性深入地分析的话,就会理解,名称上的不融洽和门户之见并不应该成为限制双方交流合作的障碍。事实上,已经有类似的先例存在——曾因石油产量减少而退出OPEC的印度尼西亚,现在约有45%的石油依赖于从外国进口,但今年12月份该国将回归再次成为OPEC的正式成员国。除了OPEC之外,其他国际组织也不乏域外成员参与的例子。

  随着全球石油市场格局的变迁,中国与OPEC相互之间越来越依赖于彼此。如果后者能够吸纳中国为成员国,加强沟通协调,那么双方的福利都能得到改进。

  首先,与OPEC加强沟通、甚至成为其成员,对中国有利。中国有巨大的石油进口需求,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0%,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比例还会上升。中国每年会在石油进口上花费大量支出。以2014年为例,石油进口总金额为2280.87亿美元,占全部进口总额的11.6%,与全年GDP的比例超过2%。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长期被排除在石油勘探、开发、贸易的核心机制之外,处于边缘。即便是像“三桶油”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时,也往往缺乏话语权,能力与效率亟待加强。

  好消息是,美国在走向基本实现石油自给自足的过程中,对于外部、特别是OPEC国家石油供给的依赖度在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企业腾挪出了空间。但必须指出的是,传统国际巨头对石油行业的把控度并不会自发弱化,而是要靠中国国家能力和企业能力的积极推动来实现。OPEC汇集了世界上众多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占到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1.6%。与OPEC加强交流、协作,是中国保障自身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缓解。

  与此同时,OPEC也需要中国。中国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4年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12.4%。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动以及能源政策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这样一个大买家,OPEC显然需要更多的了解和交流,而且随着美国对外石油依存度的下降,OPEC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交流沟通的急迫性也日趋加强。

  除了双赢之外,当下还是中国与OPEC加强协作的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国际油价历经一年的下跌和低迷之后,OPEC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财政、汇率、物价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时候,中国市场是其救命稻草。

  更重要的是,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以来,OPEC组织内部面临着巨大挑战。在OPEC内部各个国家之间,对于战略决策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一方认为应采取保份额战略,就算以油价继续降低为代价也不削减产量;而另外一方则在财政、汇率压力的催使下,认为应当采取限产提价的策略。前者以OPEC组织中相对富裕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为代表,后者以OPEC组织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如委内瑞拉为代表。2014年11月,在沙特阿拉伯的主导下,OPEC会议做出了维持3000万桶/日的配额上限不减产的决议,希望能够挤出北美地区的新兴油气企业产能扩张,从而保卫市场份额。在此之后,国际油价应声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