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雪 将小邮票做成大生意
编辑推荐:最寻常的职业,只要注入热情和心血,也会使它变得神圣、高尚,张正雪9岁时对邮票一见钟情,39岁成立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他成功将爱好变成了事业,儿时梦想照进现实,这种执着与坚持令人钦佩,也值得全社会大力弘扬。
2015-11-17 来源:重庆日报(重庆)
1975年生于重庆沙坪坝双碑,对收藏品邮票有一种天然的热爱,曾以炒邮为职业,后决定将收藏品引入“互联网+”。2015年4月7日,由他筹建的湖北华中文交所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市交易。现为湖北深海国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感言:山城人的坚韧和执着的性格,成就了我追逐收藏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梦想。
张正雪介绍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
今年4月7日,湖北华中文化艺术产权交易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正式挂牌交易。
从上午9:30至15时,张正雪神经一直紧绷,不时瞪大眼睛紧盯着大屏幕。
当时针指向15时,盘面显示,上线交易的三只藏品全部以30%涨幅封顶,实现上市“首秀”开门红。
“耶!首战告捷!”张正雪长舒一口气。
将传统收藏品引入“互联网+”,打造像炒股一样的电子交易平台,张正雪用15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对收藏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不必背着大包小包去现货市场买卖,只需将藏品在华中文交所电子平台挂牌上市,即可通过手机、电脑完成线上交易。
“小集邮迷”长大后投资收藏品
与收藏品结缘,与张正雪儿时的邮票情愫有关。
9岁时,家住重庆沙坪坝双碑的他,有一次路过邮局,被邮票上各种漂亮的图案吸引。
听说这些让他心潮澎湃的邮票收藏后,还可以增值,张正雪深深地记在心里。
“当时,妈妈看我如此喜欢,就给了我10元钱买邮票。”张正雪话语中充满感激。
从此,张正雪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上邮票。
他把家里给的零花钱,悄悄攒起来买邮票。之后,他又喜欢上钱币收藏。
高二时,家里一场突变,让张正雪不得不退学打工赚钱。
他做过家电、汽修,到深圳打过工,做过期货经纪人,然而,集邮时的那份亢奋感、那份享受却无法割舍。
1997年,追随内心对邮票的热爱,张正雪走上了投资收藏品的职业生涯。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到收藏品市场卖收藏品时的情景:当时,看到比自己大许多的邮贩,自己很胆怯,一天几乎没说话,因此也没卖掉一分钱。
“如果三天都卖不出一件收藏品,我就另谋职业。”张正雪暗暗下定决心。没想到,第二天就赚了20多元。
之后,张正雪开始虚心地向老前辈讨教经验,甚至为了几角钱,与客户讨价还价半个小时。从此,从沙坪坝到新华路、从较场口到十八梯,都留下了他活跃在重庆各个收藏品市场的足迹。
当“北漂”建收藏网站遭遇挫折
2004年,全国集邮市场迎来了火热的牛市。张正雪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开始投资收藏品的“北漂”生活。
在北京,他发现周边朋友更多地通过电脑获取网上的收藏信息。
当时,手头资金不多、没有电脑的张正雪,咬牙花了4000多元,买来一台二手电脑。
有了电脑后,张正雪很快在一个朋友的帮忙下,尝试网上第一笔交易。
当时,网上交易还处于原始阶段,双方交易还在纠结:是先银行转账?还是先寄实物?
张正雪决定让一步:把钱先转给对方,对方再寄实物。没想到,第一笔网上交易很顺利,他用2000元购买的收藏品,最后赚了200多元,收益超过10%。
一向爱思考,想在收藏市场做点事的张正雪想:何不成立一个收藏网站,为其他藏友服务?
2005年,张正雪相继开办了新邮网和伯乐收藏网,然而由于经验、资金不足,加上网站需要升级维护等因素,均以失败告终。
在张正雪看来,正是山城人的坚韧和执着的性格,让他在失败面前,越战越勇。
随着国内期货交易市场、如大豆、红酒等相继开市,他看到了收藏品电子交易的商机,也更坚定了将传统收藏品引入“互联网+”的决心。
建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的梦想成真
为了心中的电子交易市场,张正雪开始辗转全国多个省市,希望能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立一个类似股市或期货的规范的收藏品交易市场。
“天方夜谭,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支持,风险太大。”张正雪在几次碰鼻之后,迎来了转折性事件:2013年10月,南京文化产权交流所成立邮币卡交易中心,这意味着成立收藏品交易市场的政策瓶颈打开。
同时,在他奔波过程中,湖北华中文交所向他伸出橄榄枝。2014年9月,张正雪开始筹备梦想中的收藏品电子交易平台——湖北华中文交所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并于2015年4月7日正式开市交易。
5月22日15时,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的盘面上一片红色,14个交易品种,有10个品种全部涨停!成交额继续创出新高,达3987万元,距离4000万元只有一步之遥。
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称,该交易平台日成交额大幅增加,开户人数从1.1万实现翻番,交易品种也从开初的4个增加到14个。
按照规划,张正雪的梦想也在继续延伸,他计划像证券公司在全国开设营业部一样,筹划在全国开设邮币卡交易分公司,即采取邮币卡O2O模式的体验店,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
“第一家体验店或分公司,我们希望选在重庆。”张正雪充满自信地说。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
邮币卡人物张正雪|从9岁对邮票一见钟情开始说起
人物传|张正雪介绍
张正雪:男,39岁,重庆沙坪坝人,1993年从七中退学,做过家电、汽车修理工;1997年开始把自己的收藏爱好变为职业,先后在重庆和北京经营邮币卡。2014年在湖北武汉成立湖北深海国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华中文交所签订协议,共同经营邮币卡交易平台。2015年4月华中文交所邮币卡交易板块正式面市。
人物传|现货之家摘录媒体与张正雪采访对话
媒体:你为什么把收藏当作自己的职业?
张正雪: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觉得累,心情愉快。
媒体: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张正雪:力争今年底电子盘交易品种增加到100个,力争3—5年交易额达到1万亿元,力争日均成交额达到30亿-40亿。
人物传|张正雪语录
“以前我很自卑,现在要防止自己自大。”
出生在沙坪坝双碑的张正雪,9岁第一次接触邮票便一见钟情,在随后30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这份热爱;如今,39岁的张正雪任湖北深海国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的奔走运作下,2015年4月7日,华中文交所邮币卡交易板块正式面市。将爱好变成事业,他坦言每天都很愉快。
人物传|张正雪和邮票的亲密接触
和一般的老总不同,张正雪穿着休闲随意,言语不多,只有在谈起他最爱的邮票钱币时才会两眼放光。
张正雪和邮票第一次亲密接触时才9岁,那一天,妈妈带着他路过了沙区三角碑转盘,一个男子拿着一沓花花绿绿方方正正的小纸片向路人兜售,“感觉它很漂亮。”张正雪的眼睛再也没能从那叠漂亮的小纸片上挪开。“买点吧,买了后可以增值哟。”小小年纪的张正雪并不明白“增值”的概念,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妈妈掏了十元钱买了几十张这种纸片。
后来,张正雪把妈妈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买邮票,同时他还喜欢上了“同样很好看”的古钱币、民国纸币以及外国硬币。
高中时,张正雪的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就读七中的张正雪无奈退学。“修家电、修汽车,南下深圳……”张正雪不愿多提退学后那段无头苍蝇式的生活。
1997年,沙区南开中学附近的邮票交易市场一片繁荣,22岁的张正雪决定去试一试。“第一笔交易我卖了十几块钱,赚了几块钱。”幼时收集的邮票开始体现它的增值效应。
慢慢地,张正雪有了些积蓄,却又被“朋友”拉到了牌桌上。“做邮票钱币生意赚了10万元,打牌输掉8万多。”张正雪对那段日子痛心疾首。
北漂10年创业不易
2004年,幡然悔悟的张正雪飞赴北京继续寻找自己的邮币梦。彼时的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人气爆棚,兴奋的张正雪打算把牌桌上输掉的钱赚回来就回家,但由于行情变差,他把带到北京的十几万元亏得所剩无几。
不甘心的张正雪咬牙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在收藏网站壹尘网上实名认证,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网上交易很顺利,他用2000元购买的收藏品,最后赚了200元,收益超过10%,这在交易以量取胜的收藏品市场上已经是最高的收益了。
成功掘得了网络交易第一桶金的张正雪决定成立自己的收藏网站,但是创业的路注定坎坷。新邮网,以失败告终;澳丽收藏品公司,维持了一年多后失败……就这样,他在北京一直漂了十年。
人物传|张正雪成立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
天道酬勤,屡次碰壁的张正雪迎来了人生的转机:2013年10月,邮币卡交易中心在南京文化产权交流所成立,这意味着成立交易市场的政策瓶颈打开了。第二年,武汉华中文交所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筹备电子交易平台。
2014年11月,湖北深海国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张正雪控股超过60%,旗下邮币卡交易中心与华中文交所合作,成立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平台。
2015年4月9日,湖北邮币卡电子交易中心正式开市交易。“电子盘一片红色,4个交易品种全部涨停(30%),”张正雪兴奋地回忆开市首日的盛况。2015年5月22日,电子盘显示全部14个交易品种有10个品种涨停,成交额达3987万元。
张正雪的邮币卡电子盘的梦想仍在无限延伸,他想在全国开设邮币卡分公司,包括邮币卡O2O模式体验店。“我最想在重庆开设第一家体验店或分公司,目前正在与重庆方面进行商谈。”张正雪说。
重庆之声“逐梦他乡重庆人”——张正雪:邮票能像股票一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