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沉思实录》6


31.【苗实:自白越来越感觉到,苗实是属于大家的,包括我本人.父母弟妹.老师朋友.永秀经管研究团队和众多网友,所以我现在做事情就必须平衡,让各方都可以接受。否则,事情就很难办。而且,一旦成为公众人物,在享有声誉的同时,还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不仅仅对自己,更重要的是对别人。说实话,我是个大善人,相当珍惜缘分,时时刻刻满怀感恩,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的某个不当决定或行为而使任何人受到伤害。四十岁以前,我是个大书呆子,做过不少错事,伤害过许多人。现在,醒悟了,力争以后有所改变,下来希望大家监督我,让我跟对正确的人,做好正确的事。无可置疑,永不懈怠秀中藏,潜心耕耘果实多,但愿我的学术之路在通向远方时少一些崎岖多一些平坦。过去,我常讲慈悲喜舍自利利他,元亨利贞自强强他。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八个字,为个人计,替苍生念。可以说,我就是这个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其实,在社会中不乏这样的人。当然,中国要走向和谐繁荣,还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对此,我相当有信心。记得,曾有人尖刻地评价道,苗实是京城经济学界四老四少诸位先生孕育的畸形儿,严重跟不上国际潮流。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脱离了对中国的特定时代和个人的具体处境的深入考察,言不及义,语无伦次。恰恰相反,苗实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已经成长为中国70后经济学人中的佼佼者。要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苗实是经历了百般折腾和生死考验之后才跻身于经济学家之列。没有人否认,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而有自己的好作品才是硬道理。遗憾的是,由于研究和咨询工作需要,我再没有精力在网络上发表作品,所以本人经过慎重考虑,现决定淡出网络,特此声明。鉴于以上特殊情况,那么我的两部网络拙著《中国经济如是说》和《人生经济沉思录》就可以用“绝无仅有”来形容,万望珍惜,用心品读。

32.【苗实:小传】苗实(原名张春田,字苗实,号道邻),当代中国唯一一位在西部乡村闭门读书十年的知名学者,有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的独立经济学家,兼具开放包容与稳健达观的温和改革派,集创造力.洞察力.批判力和吸引力于一身的青年思想者,是中国经济学界近年来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民间人士。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陕西秦岭北麓现已发展成闻名遐迩的“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眉坞古城;1996年以前,一边在校读书,一边下地干活;1996-2001年,就读于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本科班,大三结束后为攻读经济学休学一年。2001-2009年,苗实毅然决然打破了自己当高中物理教师的铁饭碗,隐居陋室与书为友,遍览神交经济百家,尤其受京城经济学界“四老四少”诸位先生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经济中的制度.宏观.三农与区域问题情有独钟;在经济思想上,先是倾向于萨缪尔森,中途偶遇马克思和科斯,随后逐渐向哈耶克靠拢,但是目前看还不够彻底。2009年9月走出书斋开启网络人生第二春以来,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学教育和改革开放大发展,以个人微薄之力在人大经济论坛兢兢业业做义工整整四年,其间先后提出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和新痛苦指数等三个理论创见,作品陆续有《于野雏凤声清》.《人生沉思实录》.《心语潮起潮落》.《金渠断崖论道》.《中国经济说话》和《中国经济指南》等六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过对上述作品进行增删和调整,形成了四部书《中国经济如是说》.《人生经济沉思录》.《苗实不惑年文集》和《苗实甲午自选集》,均可在苗实新浪博客下载。在人大经济论坛,有资深坛友曾经这样感言:当下中国经济学界似乎出现了两朵奇葩,一朵是大名鼎鼎的林毅夫教授,一朵是超凡脱俗的苗实先生,仅仅从理论创新的角度讲。事后,苗实义正辞严地反驳道:林大教授荣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是名副其实的奇葩,区区在下岂敢同列?毕竟,我没有预测中国经济再持续8%增长二十年和指鹿为马脸不红心不跳的本事。还有,就是希望大家好好琢磨一下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句至理名言。据不完全统计,苗实近四年来的各类原创文章已经有三百多万人次关注和三万多人次回复。2013年8月起,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白永秀教授继续就中国经济中的制度宏观三农与区域问题进行扎实而系统的深入研究。后经书面正式申请,10月加入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回顾苗实整整三十二年的读书生涯,完全可以说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即非常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成为一位高校教师,从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但是,由于诸多限制而最终无果。记得胡适先生有言,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假如细致追踪苗实的独特经历和奇思妙想的话,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既是来之不易的学界怪才,又是不可多得的独立经济学家,更是举世无双的国士。不过,作为享有“人大经济论坛笔杆子”美誉的苗实最喜欢的还是“深宅学痴”这个头衔。另外,凡是系统研究过苗实独具个性的思维空间的人几乎会不约而同的体会到:经济学研究有两个层面,其一是以分析抽象世界见长的知识层面,其二是以领悟真实世界见长的智慧层面,前者法有定法,后者法无定法。而且,二者既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又可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素以“旗好打路难走”著称的独立经济学家这个特殊行当中属于普通一员小将的苗实,力求以戒为师,既胸怀理想淡泊名利,又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始终践行“六个距离”:与权力保持距离,与资本保持距离,与媒体保持距离,与群众保持距离,与权威保持距离,以及与我见保持距离。透过现象看本质,苗实深刻认识到:未来中国=效率公平+民主法治+多元文化。并且,如果这个中国梦有望全面实现的话,那么中华民族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还是在科技文化外交等等方面都势必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新近,清晰记得一雷电震天之雨夜,苗实惊醒而忽得小诗一首:不忘学要三熏沐,方能心住一成纯,静水流深远纷扰,开启太虚慰苍生;天下学问本同根,专业就一敲门砖,倘若常敲三十载,不想成家亦为家。俗话讲,贫寒出贵子,好汉不怕出身低,而苗实即为鲜活之一例。
33.【苗实:让人民活得有尊严关键要实现十个“赋予”让人民活得有尊严关键要实现“十个赋予”:其一,赋予思想自由的空间;其二,赋予行为选择的空间;其三,赋予积累财富的空间;其四,赋予自由就业的空间;其五,赋予独立创业的空间;其六,赋予自主创新的空间;其七,赋予还利于民的空间;其八,赋予成果共享的空间;其九,赋予全面发展的空间;其十,赋予参与决策的空间。
34.【苗实:发现和解决经济问题需要宽容+严谨+理性 通过长期的学习.深入的思考.细致的体会以及全面的修炼,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发现和解决经济问题需要宽容+严谨+理性。之所以宽容,就是因为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就是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所以严谨,就是因为要得出可靠的结论,就必须经过充分严密的论证,即下结论必论证.不论证不下结论;之所以理性,就是因为要排除私心杂念,要杜绝情感波动,进而做到理智思维,审慎决断。要达到宽容,就需要接受人文科学的系统训练,譬如国学;要达到严谨,就需要接受自然科学的系统训练,譬如物理学;要达到理性,就需要接受社会科学的系统训练,譬如经济学。当然,不排除没有经过国学等人文科学训练而天生宽容者,不排除没有经过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训练而天生严谨者,不排除没有经过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训练而天生理性者。所以说,既有经过长期系统训练而成为经济学家的人,也有没有经过长期系统训练而天生是经济学家的人。前者是渐悟者,后者是顿悟者。而且,渐悟者自有他的深思熟虑,顿悟者自有他的睿智透彻,二者之间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背景各异,但是都离不开宽容.严谨和理性。或者说他们殊途同归,都是宽容.严谨和理性三合一的结合体。
35.【苗实:回归网络,尽一份责任】我虽然已经退出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但还是研究院的兼职研究员,还是恩公白老先生有个性的学生。现在,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写好自己的文章,在与网友的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同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无论我个人的力量多么不足道。实不相瞒,我的理想是成立民间智库国家转型研究院,专注于中国的发展转型问题研究。十年做不成,二十年;二十年还不行,那就三十年!!!
36.【苗实:高考那点事的经历与醒悟】A由于我视力不好,高中基本就是自学,考了三次,93年,94年,96年。而且,在整个高中甚至大学阶段,晕晕乎乎,总感觉不得劲。结束学生身份后,坚持自学,锲而不舍,才逐步走出一条自己想走的路。B我当时扭曲得厉害,受了大罪。不过说实话,大学毕业多年后,才从那个痛苦记忆中醒悟过来。C记得90年代左右,就是应届考高中,一个班60来人,竟然没有一个考取,更不要说高考了。D那个阶段确实是运气不顺,再加上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苦熬。可以说,整个人学傻了,脑袋彻底木头了,几乎没有正常思维能力。E最后一次高考成绩出来后,语数外还可以,理化凑合。F我的初考和中考最自信,而高考最彷徨。G那个时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脱离了高中老师的课堂教学,完全陷入个人自学的陷阱而无法自拔。也就是说,别人是两条腿正常走路,而自己是一条腿走路。正因为如此,可以说,高中五年几乎没有遇到对自己学习有实质帮助的良师益友。H连滚带爬,艰艰难难,最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根本没有一点兴奋,整个人还沉浸在遭受如此折腾的麻木之中。为什么说是折腾?其一,理科的自学是相当苦;其二,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应该报读文科,而实际学了理科,尽管事后才恍然大悟;其三,视力不好,还一再固执地没有佩带近视眼镜。I一次高考,改变不了命运,而只有更持久的努力,才能根本改变命运。毕竟,高考只是对高中三年努力的一次释放,一次考核,一次总结。要知道,人生有二三十个三年,每个三年都是一次高考。而且,一两次高考失利不要紧,还有其他多次高考可以弥补。请记住,天道酬勤,勤奋出人才,而人才才能真正改变命运。J送给高考失利的学子们,愿你们快快乐乐,放下思想包袱。可以说,高中阶段,是我人生的低谷。还好,我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