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秦惠文王的次妃,秦昭襄王的生母宣太后。太史公以精炼简约的笔法写道:“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这位工于心计、行为放荡、刻薄寡恩、手段阴鹫的秦宣太后,就是出身楚国的奇女子芈月,又称芈八子。
关于芈月的事迹,零散见诸于《史记》、《战国策》等史料中。史家对她的生平叙述并不连贯,有些笼统并呈碎片化,因此还原出一个血肉丰满、客观真实的她并不容易。芈月本是楚国人,生得花容月貌、体态风流,后因缘际会成为秦惠文王赢驷的姬妾。嫁入秦宫后,芈月生下一子,名赢则,也称赢稷、公子则。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赢稷(公子则)被立为国君,因他年纪尚幼,暂由其母宣太后摄政。
秦宣太后芈八子颇有能耐,她重用同母异父弟魏冉,后在魏冉的帮助下,经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激烈宫斗逐渐夯实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听制。
义渠国是一个由古羌戎民族建立的游牧小国,其民主要活动于今天甘肃陇东之庆阳、宁县、镇原以及宁夏西、海、固、陕北一带。义渠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性情刚烈,能征善战,且惯于劫掠,经常乘秦军主力外出杀伐之时冷不防冲进来干上一票,然后满载掳获打马就跑。机动灵活,行踪飘忽不定的义渠骑兵,对于尚未强盛起来的秦国威胁很大。宣太后秉政后,一改秦惠文王以往对义渠的强硬用兵姿态,改为笼络怀柔的羁縻政策,只为等待恰当时机,将义渠国这横在秦国面前的心腹之患彻底铲除。
当初,在秦昭王赢稷的即位大典上,那位迭经内乱、屡遭秦国打击、实力大损的义渠戎王以朝贺之名前来窥探虚实,宣太后乘机施展出百般媚态,色诱义渠王,以堕其志。
义渠戎王这身上散发着膻腥味的粗鲁汉子,哪曾见过如此成熟丰腴、美艳迷人的汉家少妇,一时间魂不守舍,有些把持不住了。此后,秦宣太后芈月与戎狄国的国君义渠王公然双宿双飞,两人同居长达三十余年。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宣太后居然为义渠戎王生了两个儿子。秦昭王赢稷对此不闻不问,似乎毫不在意,也从不干涉。
义渠王哪谙宣太后韬光养晦之策,他沉溺在温柔乡里,时间一长,当然对秦国完全丧失了警惕,内心对自己的太后情妇更无任何戒备。他做梦也想不到,宣太后之所以委身于他,却是秦昭王母子精心策划的一个温柔陷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宣太后见义渠王彻底失了戒心,义渠国的实力也大不如前,时机已然成熟,于是立马翻了脸。她施计将戎王诱至淳化甘泉,让儿子秦昭王兴兵甘泉,一举诛杀了蒙在鼓里的义渠戎王,并且发兵攻打义渠残部,毫不客气地兼并了义渠国土。秦国从此据有了陇西、上郡、北地等戎狄故地,并派大批戍卒“筑长城以拒胡”。
由此可以看出,外表美艳的芈月绝非小鸟依人的可人儿,而是一位心思缜密、手段戾狠的女政治家。为达目的,她能够举体自荐,侍奉戎王,隐忍长达三十余年,这岂是寻常女子所能做到的?其长期忍辱负重加关键时刻之霹雳手段,就是大多数男子也须甘拜下风,自叹不如。
文献记载:太后之称谓,始见于芈八子。太后专权,亦自芈八子始。
秦宣太后统治秦国长达四十余年(也有36年一说),在之前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逐渐将秦国打造成西方强国。史书记载,在秦宣太后执政的数十年中,借助商君定下的严刑重法,秦国的国力获得空前发展,其军队更是不断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成为令各诸侯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秦国“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秦军东征西讨,由弱变强,终成“战国七雄”之最强者。秦国尚武且贪得无厌,而其武功最盛的时期之一,便是宣太后执政的这数十年间。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在始皇帝赢政的带领下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和秦孝公、宣太后执政时期打下的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
秦宣太后芈八子不光是位跋扈戾狠、刚猛果决的女强人,而且她贪好财色,淫佚无度,在史书里劣迹斑斑,可谓声名狼藉。
除了那位死得稀里糊涂的义渠戎王外,宣太后宠昵的另一个男人是臣子魏丑夫。史载秦宣太后以廷臣魏丑夫为面首,日夜驱使其供己淫乐。
这魏姓大臣容貌生的丑陋,所以人称丑夫,其真名反而湮没无闻。但他长相虽丑,床第功夫却极佳,因此能够擒获太后芳心,一直独宠于太后。大概魏丑夫这厮让太后飘飘欲仙、欲罢不能,秦宣太后临死之际仍然牢牢控制着他,不让他离开床榻之侧半步。
文献记载,临终弥留之际,宣太后突发奇想,竟然要让男宠魏丑夫陪葬,一同去另一个世界快活。那魏丑夫委身于太后,本就是迫于其淫威,身体早就被她掏得如枯木朽株一般,如今闻听太后要命他殉葬,唬得三魂出窍,屁滚尿流。他前思后想,只能找大臣庸芮替他求情了。庸芮以伶牙俐齿著称,他问太后:“人死之后能感觉到活着时的七情六欲吗”?太后答曰:“不能”。庸芮接着说:“太后您一贯英明聪睿,但明知道人死如灰灭,什么都感觉不到了,为什么还要让一个大活人当人殉,一道赴死去侍奉您呢”?退一步说,假使人死后还和活着时一样,那么先王也就是您的夫君(指秦惠文王赢驷)对您大胆出轨并秽乱宫闱的丑事肯定愤恨不已,您死后,他若找您算账的话,您应付得来吗?您又怎么可能当着他的面和丑夫恩爱缱绻呢”?宣太后听后无言以对,遂长叹一声,彻底打消了让魏丑夫殉葬的想法。
宣太后芈八子不光权势欲强,而且骄奢淫逸,其淫其毒不让某些男性君王。试想,她生前控制着一个或多个男性,供自己玩弄,死后还要让他们为自己殉葬,到阴间继续快活、享乐,其占有欲之强烈可见一斑。在夫权思想占上风的中国古代,她好比牡鸡司晨,这是一种多大胆的逆反心理啊?
按理说,太后垂帘,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待小皇帝成年后,理应逐渐淡出,将权力交还给已经成熟的儿子。但秦宣太后芈八子却不这样,其子秦昭王赢稷成年后,她吸髓知味,恋栈权力,不愿隐退享清福,而是任性地独持权柄长达四十余年。
那么宣太后的最终结局怎样呢?史料载,她临朝听政的数十年间,任用同母异父弟魏冉、兄弟芈戎、儿子公子悝、公子市主政。史称“四贵主政”。宣太后以及四位娘家人把持朝政,极大地限制了秦昭王赢稷的权力,一时间,秦国人只知有宣太后、“四贵”,而不知有秦王赢稷。
秦昭襄王赢稷内心的不甘、愤懑可想而知。他昼思夜想,只为夺回本就属于自己的王权。而就在赢稷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奇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这种大权旁落、被其母及“四贵”架空的尴尬局面。
魏国人范雎因事逃亡到秦国,秦昭襄王早闻其大名,于是厚待并重用之。足智多谋的范雎向昭王提议收回其母宣后以及“四贵”的权力,以免尾大不掉,不可收拾,造成以前就屡次上演过的弑君篡国的祸乱。昭襄王赢稷大喜过望,采纳了范雎的建议,之后他在范雎的襄助下,逐渐废除宣太后的权力,并将魏冉、芈戎、赢悝、赢市“四贵”一一罢黜并驱逐出秦国。
公元前265年10月,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第一位临朝训政的太后芈八子去世,葬于今天陕西临潼(古名芷阳)的骊山。因她的生年已不可考,只知其卒年,因此她到底活了多少岁已茫然不可知。
假如用今日的眼光看芈月,她一定是个凶残戾狠、污秽不堪的毒妇。然而,换个视角看,她又是中华悠长历史中第一个临朝听制的皇太后,第一个有所作为、极擅权谋、敢作敢为的女政治家。中国人是政治早熟的民族,当西方人还光着屁股在森林里追逐野兽时,中国人就已经建立起制度复杂、运行精密、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了。在中国历史上,论起权谋手腕,不光男人在行,有些女人也无师自通、毫不逊色,除最早的芈月外,吕后、武则天、萧太后、慈禧等人,都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女强人。
秦宣太后芈八子虽然阴鹫戾狠、妖冶放荡,但确实也有其过人之处,她治国理政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她娴熟老道的手段又让人望之心惊。人都有历史局限性,谁都很难超脱其所处的时代,今人看起来匪夷所思之事,在彼时芈月所处的环境里或许却司空见惯。她身上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许多超越其性别的个性色彩掺杂在内,因此,她的一生,充斥着亲情与矛盾、阴谋与背叛、肉欲与权谋,堪称波诡云翳、跌宕起伏,其人其事,很难用几句话就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