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童大焕老师说,战略上城市包围农村,战术上农村包围城市。
在中央喊出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今天,一线大城市的核心区域房产有投资价值,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大城市因为提供了更长的产业链,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谋发展,而且可能是唯一的体面生存的机会。但是,北上广深,现在还在限购,短期内不能解除,很多人没有买房的条件。另一方面,一线城市核心地区的大三房很多都开价1000万以上,即使是60平米的小房子,在城市中心也要200~600万之间,首付需要至少100万以上的现金,而且月供要1万元以上。对于很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那些家在农村的中年人,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未来资产收入要远远大于工资收入,这种趋势已经显现。
要想摆脱贫穷,还是要从资产上下手。先买自己买得起的,把自己未来的一部分收入变现,然后随着房价的缓慢上涨和自己收入的增加,每隔五年就做一次资产置换,从小县城置换到小城市,最终置换到大城市的边缘,在换到城市的核心。等自己退休之后,靠国家养老,不如靠自己的房子养老。
目前的政策导向之下,各大城市提高外地人生活的成本和门槛,这种投资房产的机会很多时候是在政策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比如现在大城市控人的政策,很多人在北上广深打工,孩子没有办法在当地入学,或者两个人都非常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让父母帮忙照看,或孩子自己住校。另外还有很多打工者现实的生存压力,为了父母和一大家人能够团聚, 需要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的中心买套房子自住。还有很多人年纪大了,有叶落归根的情结。这些都催生了三四线城市中心现实的住房需求。
2015年12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随着北京提高了小学入学门槛,数以万计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一些父母无法辞职、老家无人依靠的非京籍学生,最后选择了“坐”在北京的门槛上读书,并形成了一条以三河(燕郊)、廊坊、香河、大厂、衡水、固安等河北市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带”。为了孩子入学,一些家长被迫离婚、在环北京买房、跳槽……而环北京教育带的形成,则给办教育的甚至搞房地产开发的带来了商机,家长和孩子,则像候鸟一样奔波在北京和环北京之间。 我们呼吁政治家眼里要有6岁的孩子。
三四线以下城市房地产严重过剩,是过去十年错误的政策导致的。也是天量的浪费。在三四线城市房屋严重过剩的当下,房产投资的机会在哪里?这种投资机会有,但是风险会大于收益,要靠眼光要慢慢挑选。
首先,中国房地产私有化从1998年才开始,未来还有30年的路要走,因为城市化+互联网+城市化是没有人能阻挡的脚步。
其次,中国货币发行的速度还没有减弱的迹象,通货膨胀还没有停止。每年的M2增长还在13%以上。
在教育控人这种背景之下,房产投资的机会都凝聚在发达地区,中国的东部沿海,江浙上海广东等人口净流入的省份。特别是北京,珠三角和长三角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这里即使是个小县城,只要有人口净流入的,有返乡人口流入的,不断有外来资金汇入的,还是有投资的机会。在城市的核心区域靠近商业中心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二手房,还是有投资和自住的价值。
人是决定房价的决定因素,大城市房价靠的是外来城市的人口,小城市房价靠的是返乡的人口。无论在哪里买房,都需要记住好房子的要诀。好房子=可住+可租+可卖+可贷,还有就是自己还得起月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