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中国政府在去杠杆的同时还要推动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对此,专家们认为,这一转变会为2016年中国经济带来五大风险:①美联储加息会为中国带来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两大难题;②汇率变化会削弱中国企业美元债务的偿付能力;③房地产去库存如果拉锯时间过长会拖累工业和投资;④企业利润下降,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恐会令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承压;⑤多家评估机构下调了中国2016年的GDP增速。
笔者认为,一切的结构改革都该在经济高增长时缓步推进,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中国经济现在所面临的五大风险,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苗头,只是那时专家、学者们都沉浸在经济高增长的欢愉之中,现如今当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危机不可避免时,再发雷人的风险警告,也并无多大新意。
风险一:美联储加息会为中国带来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两大难题
美联储要加息这句“狼来了”的话已经对各新兴经济体喊了多多,只是大家都不愿意相信美联储真的会加息。然而,美联储在本月议息会议上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样就结束了其7年以来的零利率。此后,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便开始了快速贬值的征途。
事实上,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强势美元,弱势人民币对中国出口行业相对有利,中国出口优势产业集中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金融制品、玩具产业等。但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导致了资本外流和人民币加快贬值的速度。据美国财政部计算,今年前八个月中国资本外流超过了5000亿美元,而彭博数据显示,在过去4个月里中国的外流资本就超过了5000亿美元。
笔者认为,资本外流和货币的宽松,必定会加大2016年人民币贬值进程。境内外资金为啥要资本外流?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经济和资产泡沫的预期不看好。而中国央行货币的一再宽松,更加快了资本外流的速度。资本外流除了会使国内的资产泡沫受到挤压,更会使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变得更加艰难。如果央行继续压低利率来剌激经济,这会让美元资产更有吸引力,如果政府干预人民币升值,那出口就会受到影响。
人民币贬值,美元资产升值,使手中背负大量美元债务的企业叫苦不迭,其中主要是地产和航空二行业最甚。我们简单地算一笔账,假如去年买飞机产生负债1亿美元,汇率为6.33,即需要用6.33亿人民币来还债。设定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即汇率为6.49,公司负债也就变成了6.49亿元人民币,这就相当于增加负债上千万元。所以人民币快速贬值,会给国内航空业利润下降带来压力。
同样,中国的房地产业也将受到较大影响。过去由于美联储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广大房企在国内融资成本颇高,所以就借入美元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而随着美联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和加息,不仅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借钱难度增加,而且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所以,汇率的变化特别是人民币贬值,将会是很多中国企业不堪承受的重负。
风险三:房地产去库存如果拉锯时间过长会拖累工业和投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109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过去三年间,全国楼市库存已经翻倍。分地区看,一二三线城市的库存过剩问题较一二线城市更为严重。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
决策层对此也很重视。今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已经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12 月 21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将去库存确立为 2016 年五大任务之一,并针对地产去库存,会议提出了供需两方面的措施。
现在中央政府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使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这不仅影响到了其上下游工业受挫,而且对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必竟中国经济还没有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但另一方面,如果继续鼓励房地产开发投资进行,那对于国内消化过剩商品房库存就极为不利。即使中央政府将明年房地产投资全面停止,仅是消化2015年的商品房库存,就要化周期约为32个月。
当然,中央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措施来去库存,比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经营住房租赁业务;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供给方面的措施包括,鼓励开发商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等。不过,笔者认为,政府调控房地产之手干预过度这才是导致今日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的原因。如今应该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投资,否则中国经济的未来将无出路。
风险四:企业利润下降,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恐会令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承压;
当前,中国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高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的比例达到115%,OECD国家平均则是90%。同时,宏观经济不景气,实体经济利润率普遍都在下行,中国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4%,.中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9%。所以只要这些企业一出问题马上所有问题都暴露。
2015年,企业信用违约事件接二连三,截至12月7日已发生7起,暴露了我国信贷市场存在的风险。今年4月份,保定天威成为首家央企违约,继保定天威后,央企中钢成为中国钢铁企业中的首例债券违约,更不要说“12圣达债”违约事件,“12舜天债”可能被暂停上市,“11云维债”遭遇评级下调等事件。伴随信用违约而来的是银行不良贷款将进一步承压。
中国银行今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的净利润首次出现季度性下滑,预计2016年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将放缓至1%甚至为负。这为中国的银行业亮起了“红灯”。中国银行第三季度为潜在的不良贷款计提163亿元拨备,较去年同期增长44%,据彭博社称是该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拨备规模。
现在问题不仅是企业负债率过高,去杠杆步履为艰,而且还使得银行不良贷款率急速上升。更要命的是,由于国内经济持续下行,银行方面开始以惜贷、抽贷等方式,收紧对实体经济的放贷。而作为企业方面,由于负债过高,优质投资项目过少,对于长期投资贷款意愿薄弱,往往借银行的贷款都是短期之用。
风险五:多家评估机构下调了中国2016年的GDP增速。
汇丰银行在本月报告中将中国2016年GDP增速预测下调至6.7%,并将2015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下调至7.0%。中国社会科学院28日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全年GDP增长6.9%左右,2016年GDP增长6.7%左右。
而笔者认为,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率过度痴迷,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中速将是“新常态”。其实,只要经济结构调整合理,由过去的生产制造业过度到现代服务业为主,那么中国经济适当放缓也无大碍,因为第三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不过,对于经济增速长期放缓将引爆两大危机,一方面地方政府各项收入减少,债务或将大规模违约,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房地产违约风险将会大规模爆发。所以,在努力放缓经济增速,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防控经济下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很有必要。
如今各媒体上传言2016年中国经济将会面临五大挑战,专家们闻之色变。其实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期内,增速适当放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之前在经济高增长时蛰伏起来的系统性风险会集中爆发,给经济造成更大的灾难。在这些即将出现的风险中,有些诱因来自于中国之外,而有些是政府对市场调控之手长期过度干频造成的后果。所以,要化解这些潜在风险,就不能再走原来旧增长方式的老路,而走新的改革之路,则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
2、购买交易所发行的企业债获得稳健收益,20万元起步,投资期限1年,回报率9.5%。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